原标题:谋转型,首先要保民生(观点)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建立健全公共设施和服务,更好地适应产业转型过程中的民生保障需求?
一要树立民生优先的观念。那些资源开采量下降,甚至发生资源枯竭的城市,一方面要及早谋求转型,寻找接续产业;另一方面则要安排职工转岗,实现再就业。而后者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否完善。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建设公共设施和提供公共服务时,必须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投入,尤其要对因产业转型受冲击人群进行“兜底”,确保他们看得起病,支付得起技能培训,其未成年子女不失学。
二要合理开发利用存量资源,改善公共服务。国内一部分资源型城市对原有工业遗存开展全局性规划,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再开发利用,如将老工业基地改造为城市公园,把工业厂房改建为现代化冰场、创业空间等。原有工业遗存不仅没有成为城市的负担,反而与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增进了本地居民的民生福祉,这些做法应该推广开来。
三是积极面向市场想办法。要鼓励资源枯竭型城市面向市场找资源,在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上,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形式,鼓励社会资金加入,完善税收等优惠政策,建立企业、政府和居民共赢共享的发展机制。
四是谋求均衡发展,偿还历史欠账。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公共设施,需要更大力度的中央财政支持,使居民获得较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以涵养人力资本,走出“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循环。这不仅是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加速转型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研究员 吴要武
(本报记者 韩 鑫整理)
(责编:孙红丽、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