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产经 > 地产 > - 正文

去乡村,过另一种生活(域外听风)

2018-12-10 09:08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原标题:去乡村,过另一种生活(域外听风)

  前不久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乡村成为不少展馆的关键词。除了捷克的啤酒、波兰的苹果、匈牙利贵腐葡萄酒等优质产品,一座瑞士传统木屋也赚足了人们的“头率”。身处虚拟的高山草甸之中,品尝特色美食,在邮政亭领取纪念品,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瑞士乡间。作为欧洲的文化名片,那些“糖果色的乡村”让不少人心驰神往,乡村游也受到了不少中国游客的青睐。

  欧洲可谓乡村旅游的诞生地。数百年来,无论在文豪的笔下,还是在传世的画中,山野乡村都是欧洲文化的重要部分。伴随着现代化浪潮,“流动”的城市与“静止”的乡村,似乎成了文化版图的两条汊流。当城市的虹吸作用逐渐显现,农村人口减少,家庭农业亟待另谋出路;但另一方面,城市污染严重、居住空间逼仄,人们开始寻找“田园”,寻找记忆中那个充满音乐与美酒、静谧与收获的乡村。于是,乡村旅游走出了阿尔卑斯山区,在全欧洲流行起来。尤其在上世纪末,由于政府引导乡村转型和健康理念改变等原因,乡村游逐渐被打造为高质量休闲度假的一部分。

  事实上,欧洲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欧洲各国面积相对较小,同一国家的地形地貌、特色产品缺乏多样性,在发展初期,以采摘、滑雪、骑马为主的农场旅游一哄而上,但同质化竞争导致市场不景气,所获效益并不如预期那样理想。

  此后,欧洲乡村旅游将品牌放在第一位。从奥地利的群山之巅到波兰的湖区之畔,从捷克的啤酒小镇到法国的红酒庄园,别具风情、各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遍地开花,既摆脱了形态单一、发展分散的粗放模式,又满足了各地游客的不同需求。此外,英国农业游让游客亲身体验农事活动,德国休闲农庄承担了科普、培训、医疗等其他功能,“自然+文化”的探索让旅游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深度游也逐渐成为出行新趋势。究其原因,展示原汁原味的地域特色,是为了保留本土性和稀缺性;而深挖全链条服务、沉浸式体验,则是为了打造专业性与全域化。

  好品牌必须依托于好硬件。多年来,欧洲各国一直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很多乡村的生活便利度和舒适度丝毫不逊色于城市。四通八达的铁路、公交系统无缝连接着农村和城市,为游客到达农村集镇提供了极大方便;即便住在年代久远的古建筑中,水电网设施一应俱全;农家乐毫不脏乱差,甚至比起星级宾馆也不逊色……以优质的硬件设施承载出色的软件设计,“软硬兼施”有效避免了乡村旅游“看上去很美、玩起来很坑”的困境。

  其实,欧洲乡村并不比其他地方更优美浪漫或者更有文化气息,他们的成功在于乡村旅游与生活理念合拍。约上三五好友,驱车二三小时,远离“水泥森林”,在满目苍翠的乡野里,或采摘,或垂钓,或烧烤,体验田园牧歌的悠远情致。在生活里发现精彩、在琐碎中寻找意义,乡村旅游不再是对城市生活的逃避,而是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慢生活”的情趣;旅游也不再是奢望,而是休闲放松的代名词,是每个周末都可以实现的生活方式。优化乡村环境,发展全域旅游,让旅游即生活、生活即旅游,或许是欧洲乡村旅游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责编:孙红丽、夏晓伦)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