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18年的楼市,并不能一言蔽之说平淡,实际上更让产业忧心忡忡的是“低价盘更难”:高价盘限价后,抑制了投资热忱,也让“以价换量”这辆战车运转起来;低价盘特别是一些3万以下单价的楼盘遇冷值得警惕,因为动摇的却是自住者信念,而这部分人口的数量是构成整个流通领域的市场基数。
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是回归理性,一些前期“以规划透支未来(房价)”的项目,在目前的平衡格局里遇到了被兑现要求:直到价值兑现才能价格兑现,消费者的反驳权成就了话语权。同样这一年的楼市平淡,这是今岁与2013年的最大不同,或者说各有各的蒙太奇,未来看点在于刚需群体的信心重塑。
展望2019年,产业功课是越来越多的房企必须要“从需求和消费者入手”。但尽管如此,还面临一个供求双方“孰刻舟孰求剑”的不对称,因为消费者的价值评估体系在房价面前发生偏移:在房价咬牙可以接受的年代,购房者的价值观是加法逻辑,“地段要好配套要好环境要好最好两个卫生间”等等;但在房价已经需要父辈来共同负担的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是减法逻辑,即守住最后的购房理由,所以今天“地铁代替地段,外环内若能有地铁,这抗性好像也减弱了”和“景观和外立面居其后”这两股绥靖心理都存在消费者心中。
综合大多数消费者的问答,地铁和学区是目前购房者价值守恒的两大底线,前者“有地铁不仅弱化了距离,而且看得到房价的优势,至于配套什么都是随着地铁而来的辅助利好”,后者是“置业周期拉长的佐证”,从婚房开始考虑到未来的升学,高房价背后的居住稳定性得到了延伸。
这种来自于购房者的价值观,可能反哺到开发商端口,从拿地到营销,只有掌握了客户心理的“可放弃”和“不可放弃”,才能在冷启动的2019年,让自己过得相对好。(黄欣伟)
(责编:赵春晓、夏晓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