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下午,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举办“电影教育创新论坛:如何培养全球影视创制人才”论坛。
制片人迈克尔·山姆伯特(Michael Shamberg,作品《被解救的探戈》、《永不妥协》、《低俗小说》),声音设计师、奥斯卡最佳声音设计得主雷斯尔·普克莱(Resul Pookutty,作品《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袁野(《白蛇缘起》监制)等分别就工业化体系的构建及人才培养的问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制片人、奥斯卡最佳音效设计得主理查德安德森, 制片人李少伟(作品《荒野猎人》、《云图》);阿里巴巴文娱集团大优酷事业群副总裁干超,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艺术总监陈大明等则参与圆桌对话,与主持人上海温哥华电影院学院执行长蒋为民一起,探讨工业化时代,电影人才的教育与培养问题。
工业体系化人才的素养:热爱是基本
在制片人迈克尔山姆伯特看来,要想在电影行业中发挥自身的价值,有三点基本素养很关键:第一,要有找到好故事的热情,第二,有对好故事的坚持。第三,有很强的执行力。他同时还强调,对于从事电影工作的人,不论在工业化体系上担任怎样的角色,都要有观众视角的思维。“如果自己不从观众的角度做一个作品创作,你是没有办法提供一个他们所满意的作品。”迈克尔山姆伯特说。
作为中国科幻电影崛起的代表作,《流浪地球》在制作过程中面临了不少挑战。制片人龚格尔透露,在拍摄期间,剧组每天的工作时间达到18个小时,而导演郭帆在拍摄的145天中每天只有30分钟到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如果你不热爱,恐怕很难坚持下去。”龚格尔说。
声音设计师、奥斯卡最佳声音设计得主雷斯尔普克莱同样谈到了热爱的重要性。他表示,印度电影的竞争非常激烈,每年200部电影中可能只有15部可以在电影票房方面取得成功,但仍然有源源不断地电影创作诞生,电影的数量也在持续上升。雷斯尔普克莱指出,这背后的动力还是对电影的热爱。“你想让你的故事成为经典,就必须要有一种非常疯狂的精神。”
中国动画产业虽然仍有待提升,但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袁野表示,动画本身的制作特性,已自然地推动中国的动画制作遵循工业化体系。袁野表示,就目前整体来看,投身行业的人基本还是靠热爱驱动。一方面,动画制作流程非常繁复和细节,另一方面,中国在动画教育方面专业设定的缺位,使得人才的培养需要持续靠一线的实践积累,所以除了动画相关的专业技能,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也很重要,“这就对综合能力提出要求。”袁野总结说。
工业体系化人才的培养:基础实践必不可少
上海温哥华电影院学院执行长蒋为民提到,目前中国的影视类的院校近三百多所,重点大学达到了30所,每一年影视类的专业报考人数不断在攀升,但很多名牌院校的毕业生进入到社会以后,却很难进入行业。
针对电影人才普遍的产学脱节的问题,编剧、导演、制片人、奥斯卡最佳音效设计得主理查德安德森表示,电影学院的教育的确可以帮助个人触及到电影的方方面面,但想要深入到行业中,适应工业化体系的运转,就应该从基层做起。“好莱坞体系开始运转的时候,是没有专业的电影学院的。”理查德安德森说。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艺术总监陈大明认为,对于学习电影的人来说,真正的努力不是在学校里而是在学校以外。在学校学到的只是基本知识,要在行业立足,还是要通过各种尝试,寻找到自己的定位。
制片人李少伟(作品《荒野猎人》、《云图》)同样鼓励学生走出电影学院。他直言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就可以工作。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了解行业到底在发生什么,将来才能在机会到来时,有能力去选择。
在强调要尽早主动参与行业实践的同时,与会嘉宾也对电影人才的教育现状发表了看法。
阿里巴巴文娱集团大优酷事业群副总裁干超指出,当下的电影人才培养存在专业分工不明确,专业不够聚焦的问题。
对此,制片人、奥斯卡最佳音效设计得主理查德安德森提出,一些大的制片厂,可以与电影学院加强合作,创立如医学生培训这样有章可循的培训体系,这样也会使得学校的教育更加具备针对性,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聚焦,所匹配的工种更加多元化。
除了专业进一步细分化,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袁野和制片人李少伟都提及了要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在真正进到制作环节后,基本的制作技术和技巧都是可以学习的,但审美才是决定你能够往前走,能够变成是一个优秀的人才必不可少的。”袁野表示,应充分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多做探索。
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金爵论坛将于6月16日至21日举行,含10场论坛及4场“电影学堂”活动。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以献礼七十周年,推动中国从电影大国向强国迈进为主题,深入电影产业各个环节,围绕电影工业化、产业链、科幻电影、电影教育、主流电影创新等话题展开智慧碰撞,同时还以做深做实“一带一路”电影交流、呈现电影艺术为重要方向,全方位展现中国电影的生命力,充分践行平台使命,助力中国电影走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