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为何600万下岗职工里部分人对朱镕基有怨言

2019-03-06 12:42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核心提示:此后,“下岗”成为一件壮烈而心酸的事,据劳动人事部门统计,1998、1999、2000年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在600万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对朱镕基颇有怨气,认为他的改革牺牲了他们的利益。

为何600万下岗职工里部分人对朱镕基有怨言

本文摘自《看天下》2011年第25期  作者:看天下编辑部  原题为:改革往事:朱镕基的十二年

谈话、文章、信件、批语等348篇,照片272幅,批语、书信及题词影印件30件,9月8日,煌煌四卷本《朱镕基讲话实录》正式出版发行,书中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从1991年就任副总理到2003年从总理任上退休,12年;从2003年至今,8年。8年过去,那12年的改革仍旧在深刻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势必继续影响下去。

我们回顾那12年,不仅是在回顾朱镕基,更是在回顾他做的那些事,最重要是思考过去的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未来的改革又将如何进行。

《讲话实录》背后的改革往事

1991-2003朱镕基闯过的“地雷阵”

从1993年9月9日到11月21日两个多月的时间,他带领60多人的大队人马,飞遍17个省、市、自治区,解释分税制方案

9月8日,一套4册的《朱镕基讲话实录》出版,再次把朱镕基拉入人们的视野。在他1991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1998年出任总理到2003年退休这段时间,正是中国经济起飞、各项改革制度确立的十二年。如今又一个十年将过,人们仍然不忘他“抬棺材”、“滚地雷阵”的豪情壮志。从《讲话实录》中,人们得以全面知晓这位以讲真话著称的总理十余年间的纵横捭阖。

我们选取朱镕基众多改革中的四项改革,以他的《讲话实录》为蓝本,重现当时的改革历程,记录他的所想所为。中国的改革、转型仍在继续,经历时间沉淀再回顾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那些激动人心的事,也许我们对朱镕基、对中国会有更深的认识。

分税制:谈下来掉了5斤肉

“目前中央财政十分困难,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如果不适当地集中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中央财力,日子就过不下去,最终全国都要受害,都搞不下去。”1993年9月16日,朱镕基在广东与广东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座谈时如是说。这是朱镕基就任副总理的第三年。

邓小平曾说:“我们党选干部不光要政治可靠,还要懂经济。我党高级干部中懂经济的不多,朱镕基是一个真正懂经济的。”“懂经济”的朱镕基上任之初就遭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每年一度的全国财政会议经常开成“募捐会”,当时的财政部长王丙乾要各省做“贡献”,有的财政厅长说没钱,富裕省份的财政厅长甚至当面“反目”。以1992年为例,全国财政收入3500亿元,其中,中央收入1000亿元,地方收入2500亿元,中央财政支出2000亿元,赤字1000亿元。

朱镕基决定进行一项重大的财政改革:分税制,改变中央与地方的收入比例。

“分税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财政体制上不再搞什么包干、什么分成,而是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中央收哪几种税,地方收哪几种税。”在1993年7月的《整顿财政秩序,加快财税改革》讲话中,朱镕基对分税制做了这样的解释。随后的几次讲话中,他说了分税制的目的,一是为了增加中央财政收入,二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分税制改革是要分地方的钱割地方的肉,困难无疑是很大的,这在广东的讲话中可见一斑:“我也告诉大家,谢非、朱森林(当时的广东省书记、省长)等广东同志在同我们的几次座谈中,对广东的利益是非常维护的,立场是非常坚定的,可以说是‘寸权不让’、‘寸利必争’。他们是尽了最大的力量,讨价还价,据理力争。”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