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十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

2019-01-29 20:58 来源:未知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自2017年11月以来,S4679课题组陆续发布了“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视频和文字资料。此后,多家媒体、自媒体大量转发或加工后转发,同时也收到了很多朋友的热烈反馈。然而,在这些新闻传播和信息反馈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理解甚至质疑的声音。为此,课题组希望以客观、负责的态度,对“红旗河”相关的重要问题和尖锐质疑进行说明。

​一问:“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真的能做到全程自流吗?

“红旗河”主体线路包括一条主线和三条支线(红延河、春风河、漠北河),在此首先对主线的设计进行说明。

“红旗河”主线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将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水自流调往广大的西北地区。中国的地形总体上为三级阶梯,其中青藏高原为第一阶梯。因此,从地形上看,青藏高原周边必然可以找到一条高程依次降低的环绕线路。当然,青藏高原周边并非规则的坡面,特别是黄河以南线路所经过的青藏高原边缘,多为高山峡谷,因此,我们采用了隧洞和水库相结合的方式输水;而过黄河以后,我们设计的高程位于祁连山、昆仑山的山前平原上,因此找到高程逐渐降低的线路比较容易,且地形平坦,因此以明渠方式进行输水。

“全程自流”是“红旗河”最重要的特色,也是整个方案的基础。因此,在选线之初,我们就坚持“测绘先行”,以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为基本手段,基于多种独立数据源,对线路进行了详细比选和多次确认。

“红旗河”三条支线的选择均是基于相关区域地理特点的最优选择,即以自流为基本要求的地形研究在前,然后才确定支线的布置。因此,“全程自流”是必然能够保障的。

二问:“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具有可行性吗?

确保所有单体工程建设难度均低于已有案例是“红旗河”设计的重要原则。而从保证“全程自流”且尽可能缩短隧洞长度的角度来看,只有绕行青藏高原边缘的线路才能实现,也正是利用了高原边缘山谷较多的特点。由此,形成了最大坝高不超过280米、最长隧洞55公里的绕行青藏高原线路。其中,除最长隧洞外,其他隧洞长度均不大于40公里,平均长度17.2公里。同时,青藏高原边缘的地形条件,还给隧洞长度的进一步缩减或者局部具体走线方案的调整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红旗河”线路规划坚持测绘先行、地质紧随的基本思路,在对地形进行充分的研究以后,又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分析。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地热、煤系、断裂、破碎、崩塌、滑坡等均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会影响施工,有些则会影响稳定运行。基于对每一段具体情况的分析,对各种威胁进行分类分级,然后利用地形方面留有的弹性空间,对线路进行了具体调整。同时,也对线路沿线的已建隧洞和水库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分析。总体而言,不可能完全避开地质问题,可以从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两方面进行应对。

此外,虽然“红旗河”工程系统巨大,但能化整为零,分解成一个个在现有技术能力下可以完成的单体工程。

“红旗河”的研究绝非“纸上谈兵”,而是厚积薄发。课题组的院士、教授和博士,长期从事相关地区或相关工程的研究,具有深厚的经验积累和认知,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考察和研究。因此,“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是现实可行的。

三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会导致次生盐碱化问题吗?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不断加强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历史性转变。多年来,中国走出的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协同推进的有中国特色的荒漠化防治道路告诉我们,沙漠可以治理,可以实现生态资源逐步增长,区域生态明显改善,沙区经济不断发展。“红旗河”工程实施后可为西北地区带来大量水源,将与现有治沙手段相结合,产生更加伟大的转变。

目前,我国西北存在不同程度的因灌溉而产生的次生盐碱化问题,“红旗河”是否会产生类似问题,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这里我们想强调的是,盐碱化是可以预防和治理的。在未来的绿洲规划方面,将综合考虑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布局,依托大量的洼地作为排水尾闾,防止盐碱化的发生。今天,我国西北地区已经在盐碱化的成因、预防和治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治理方法。比如,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经过三十五年探索、研究,提出了以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的盐碱地生态治理之道(吃盐植物)。甘肃省景泰县提出了“井排结合、抬田造地、挖塘降水、渔农并重”的碱水渔业发展思路等。

四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能够保障稳定供水吗?

此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回答:

其一,水源保障能力。“红旗河”的水源来自以“五江一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为主的青藏高原南部的中华水系。这些河流水量充沛、水质优良却利用率极低。比如,雅鲁藏布江年出境水量超过1600亿立方米,目前开发利用率不足1%;怒江出境水量超过700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率不足1‰;澜沧江出境水量超过740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率仅3%。对于这三条外流水系,“红旗河”总取水量不超过取水点处的21%。

其二,工程系统抵御风险、稳定供水的能力。“红旗河”将借助所流经的大江大河上的一系列梯级水库,进行借水补水的综合调控。这样,当某一点发生故障中断时,这点以后的保障水源能够发挥作用。此外,在受水区也设计了大量的调蓄空间,保障稳定供水。

五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利弊如何评价?

“红旗河”的主要生态效益包括:改善西北地区荒漠化状态;为我国中东部地区构建强有力的生态屏障;通过河网辐射,还可以改善黄淮海平原的生态问题;为三江源地区撑起保护伞,涵养中华水塔。

“红旗河”的主要生态影响可能表现为:其一,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暂时性影响,比如水库对相关区域的影响,明渠对野生动物迁徙的影响等,在这些方面,目前已有多种成熟的方案来降低影响。同时,“红旗河”在山区部分的线路以隧洞为主,生态影响有限。由于施工海拔较低,不涉及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

“红旗河”是一条人工河流,是可精准控制和适时调整的,通过科学规划运行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其效益,应对不可预知的风险。

六问:我国需要拓荒和开发新的农业用地吗?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我国的吃饭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为此,我国实施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并不断致力于提高粮食产量。然而即便如此,我国的粮食自给率也只有80%多一些,食用油则80%以上依赖进口。我国已经进口了国际上能够流通粮食的大约50%。此外,受土壤污染、水污染等影响,我国粮食质量不高(根据2016年的数据,全国调查耕地超标率达到19.4%)。即便如此,我国东部地区用地矛盾依然严峻,发展空间受到了严重制约。

“红旗河”实施以后,将在西北地区增加2亿亩左右的高标准灌溉农牧良田,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提高农产品质量,置换东部过度利用的土地,拓展发展空间。

七问:从投资与收益的角度看是否合算?

经初步估算,“红旗河”主体工程投资约为4万亿元,建设周期大约十年。2017年中国GDP为82.7万亿元,“红旗河”工程总投资约占年GDP的4.8%。分摊到建设期,每年4000亿元,不到千分之五。而“十二五”时期,我国水利建设完成总投资超过2万亿元,铁路投入3.58万亿元。

“红旗河”实施后,将在西北地区创造20万平方公里的绿洲、2亿亩灌区和牧场,形成一条几千公里长的运河,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为上亿人提供就业机会,创造巨大的市场规模,产生百年、千年的综合效益,将远远超过投资本身。

八问:如何看待调水与发电的矛盾?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

“红旗河”经过的主要河流是我国水能资源富矿,调水不可避免地对水电能源开发带来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能源可以升级替代,水资源却无法替代,发电服务于供水,供水服务于防洪,水量开发利用一定要优先于水能开发利用。当然,所有能量都不会凭空消失,只是以别的形式或在别的地方发挥作用了。

九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对下游国家有何影响?

中华民族必须合理管控和利用中华水系,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西南地区各大水系下游水量都极其丰沛,每年都面临着严峻的防洪压力。2000年4月9日,雅鲁藏布江支流易贡藏布发生了巨型高速大滑坡,形成了蓄水量三十余亿立方米的堰塞湖。6月8日大坝溃决,六十米高的洪峰持续六个小时,在下游形成了严重的灾害。特别是印度境内,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沿岸各邦均遭受特大洪水,94人死亡,25万人无家可归。虽是自然灾害,却引起了印度的误解。“红旗河”的修建,将在洪旱综合调节上发挥重要作用,造福各个流域的人民。

十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是骗局吗?

“红旗河”西部调水将是中华民族最为重大的战略之一,符合我国的一带一路、深度脱贫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发展方向。“红旗河”与任何骗局都没有关系,应以课题组或课题组成员署名的视频或文章为依据,科学、理性的研究“红旗河”的可行性和战略意义。

“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是课题发起人在两年多的实地考察调研和大量探索思考的基础上,又经过课题组两年多的研究才形成的,前后历时五年多时间,是与藏水入疆、朔天运河、大西线等迥然不同的全新方案。

S4679“红旗河”西部调水课题组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