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2019-01-20 15:00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绿水逶迤,青山相向,花鸟为邻。这种田园般的诗意栖居生活,是人类对绿色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与追求。

  4月29日至10月7日,长城脚下,海坨山前,妫水河畔。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北京世园会),一场独具特色的全球绿色盛会,将在世界瞩目中倾情上演。

  这将是一场人类与自然的精彩对话。从芳菲春日到斑斓金秋,162天的时间里,预计1600多万观众将融入自然,品鉴来自全球各地的园艺精品,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义与智慧。

  这也将是一曲创新与绿色的和谐乐章。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会呼吸的低能耗建筑、融汇东西方文化元素的园艺产品……当科技与设计携手,当生态与创意相遇,以创新技术为支撑,代表当今世界园艺业最高水准的新品种、新产品、新创意,将在这里盛大展示。

  这更将是一个中国与世界的交融平台。作为世界园艺界的“奥林匹克”盛会,110个国际参展者和120多个非官方参展者将应邀参展,刷新世园会国际参展方数量历史纪录。

  “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习近平主席深刻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展现出宏大的国际视野,体现着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从建设一个美丽中国,到共建地球美好家园,在“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的主题下,在移步换景的山水林间,北京世园会将成为今日中国的一张“绿色名片”。印刻在这张名片上的,不仅是美丽中国的靓丽缩影,更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懈努力和非凡成就,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崭新跨越。

  (一)

  世园会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前行的脚步。

  20世纪60年代,世界范围内环保意识兴起。首届世园会1960年在荷兰鹿特丹举行。在此后近一个甲子的时间跨度里,历届世园会的举办,都标记着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也给举办地留下了持久的“绿色遗产”。

  时至今日,首届世园会主场馆依旧被誉为“鹿特丹之肺”。1963年,汉堡世园会,开启了整座城市的生态规划。1969年,巴黎世园会,城市开放性绿地显著增加。1990年,世园会首次走进亚洲,来到日本大阪,昔日废料处理地“变身”为主场馆,这一独特选择使人们的环保意识空前提高。1999年昆明世园会,是A1类世园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春城无处不飞花,整个城市面貌为之改观,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2019年,当不断书写绿色传奇的世园会来到北京,又将给这座千年古都带来怎样的生态馈赠?

  北京世园会展馆设计下足了功夫。效仿先人“巢居”“穴居”的古老智慧,世园会标志性建筑中国馆“锦绣如意”是一座会呼吸的建筑。94把“花伞”构成的国际馆,利用建筑遮阳、自然通风、太阳能光伏发电、蒸发冷却降温、滴灌和雨水回收利用等技术,成为真正的低能耗建筑。植物馆以植物根系为灵感,庞大的垂坠根系不断向下蔓延,让植物的强大生命力跃然眼前。

  生态优先,贯穿北京世园会园区建设。改造鸟类迁徙栖息路线上的一片湿地,野鸭与天鹅成为园区常客。新植5万棵乔木、12万株灌木,一片绿林在妫水河边环绕成荫。“五谷丰登、山花烂漫”的梯田式花田景观,用源自农耕文明的生态智慧,为园区装点上四季风情。这里,将成为人们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与人文融合之美的绿色生活又一理想去处。

  除了“有形”遗产,世园会还将留下一份最珍贵的馈赠——在人们心中播下珍视自然、欣赏自然、敬畏自然的种子。“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当数以千万计的观众走进园区,赏百花园、读植物书、上生态课、品园艺美,在城市中享田园之乐,绿色、低碳、环保的全新生活理念将为更多人所接受,绿色产业将迎来新的机遇。

  “这将是一届精彩纷呈、无与伦比的园艺盛会。”从确定北京承办伊始,国际社会就对这一“长城脚下的世园会”充满期许。

  “每次来这里,我都能收获不一样的感受,我的内心充满感动。”园区建设期间,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伯纳德·欧斯特罗姆几度来园区考察。感动他的,不仅是进展迅速、日臻完善的园区建设,更是通过北京世园会这一窗口所展示的,中国绿色发展的繁茂枝叶。

  (二)

  北京世园会,是继1999年昆明世园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之后,我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博览会。从昆明到北京,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已走过万水千山。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步伐日益坚定,目标愈为清晰。

  北京世园会将是对中华文明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理念和实践的一次回眸。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出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一部中国诗歌史,恰如一部中国植物志、一幅园林写意图。植桑养蚕,更是造就了连接东西的古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北京世园会更将是一扇礼赞新时代的窗口。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凝聚起最广泛共识。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首次纳入国家现代化目标,“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和治理体系中的地位空前提高,发展观的更新带来全新的发展视野和战略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江源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一系列大擘画、大动作,勾画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清晰轮廓。

  中国生态治理实现全新跨越。从出台“史上最严”的环保监管举措,到重拳惩治“散乱污”,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倒逼转方式调结构;从推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到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到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中国逐步构建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中国绿色发展故事震撼人心。“茫茫万亩沙,从来无片瓦”的库布其,开创了沙漠变绿洲的神奇旅程,累计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人民币,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划为全球沙漠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绘就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就美丽乡村……一个个生态项目接连站上联合国最高领奖台。

  曾几何时,在国际舆论中,生态环境问题被视为中国发展的主要短板。如今,这种观点正在逐步转变。韩国地球治理研究院院长贝一明表示,“中国推动绿色发展革命,其历史意义将不亚于工业革命。”

  联结历史和现实,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跨越,为即将开启的北京世园会提供了更为宏大的时代视角。

  (三)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9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生态环境不仅是关系党的宗旨使命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家门口举办一届世界最高规格的世园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造福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中国政府是第一个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主要任务的政府。”西方生态学者之所以发出由衷赞叹,正是因为看到了中国绿色发展所展现的对人民、对历史、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