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医院在成都的几个医院里面比起来,条件是最撇的。”在一次瞧病的时候,我听到边上一位老头喘着气抱怨。
绕了一圈才找到自己要去的科室,他口中的条件,肯定是指建筑格局。要是医生的条件撇功力差,他怎么又会“委屈”来三医院瞧病。
当然有人会嫌弃现在的三医院陈旧,但我很喜欢。和华西,省医院一样都是三甲,每次有啥事情前往,很好挂号;老式的格局,看完病没事还可以当公园逛。
我知道,对任何病重求医心切的人来说,很难有闲心把医院当公园。
第69期
市三医院
在不能动旧空间格局的条件限制下,三医院已经在导视方面做得够细致,拐角处都有导医台,每栋楼之间更有遮雨棚连接……你总能看到数量不少的“天线宝宝”在院区里溜达,为康复或下一次手术做身体上的准备。
他们除了头发很短,身上固定着器械,其实没有什么不同。这得益于骨科主任梁益建的努力,“2008年至今,梁益建让2000多位极重度脊柱畸形的患者挺直了脊梁,打开‘被折叠的人生’。
看到“天线宝宝”们溜达聊天,去小卖部买冰淇淋,这样的感动,其实和2016年上《感动中国》的时候,梁医生曾经的患者康复后为他献花送奖杯的感动一样。
如果说高大钢筋水泥的医院大楼能带给人医疗水平更加现代化的心理暗示,那么三医院那些旧旧的相对分散的小楼和花园,会直接了当给人底蕴深厚,资历不浅的观感。这对病人来说,其实依旧重要。
三医院也的确算得上辈分极高。
在抗日战争时期,战区大学内迁成都,1938年,中央大学医学院、华西协和大学和齐鲁大学在四圣祠的仁济医院组建“三大学联合医院”。三年之后,中央大学医学院退出,在正府街122号组建附属医院,取名“成都公立医院”。
后来经过几次调整和更名,从成都公立医院,四川省立医院,川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到成都市人民医院。在1955年,三医院才更名成现在的名字。
而现在的省医院,也算得上从三医院分家出去的。三医院在当时分了很多设备和人员给青羊宫附近新建的省医院。
住院大楼门前落成的纪念像是戚寿南先生,他毕业于金陵大学,又在美国顶尖大学而归,是我国现代内科医学的奠基人。
戚寿南也正是三医院的首任院长。他像所有伟大的医学家一样,医术高明,培育人才,受人尊崇。还有很多名医曾在这里救死扶伤,三医院得以稳稳当当在骡马市这块地上扎根了将近百年。
成都市人民政府昔日的办公楼留给医院继续发挥作用,也算是难得的好事。
两三层高的小楼,诊室分列走廊两侧,天花板是拱形状,灯看起来也有年代感。实木的楼梯,曲线圆润,轻轻用手一敲,每一下都稳当,只有木地板有嘎吱声。
除了门口贴着医药代表禁止入内的标签,整个环境都很像年代戏中才有的氛围。将近百年的银桦,这个树种在成都应该也是不多见的。
这几栋挂牌受到保护的小楼,最早其实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采用中西合璧式的风格设计,有着浓郁的天主教风格……”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这些小楼成为当时成都市委主要领导和机关地办公场地。现在成为医院的一部分,不过10来年的时间。
但望着那些暗红的窗子和碧绿的爬山虎,好像这些建筑一直都是以医院的角色存在的,始终让人心平气和。
目前三医院的现代化新大楼在修,就在住院大楼的隔壁,看起来快竣工。到时候一旦全都搬进去,对医生对患者来说,各方面都挺好。
至少,步行穿梭在院子中,要问好几个人才找得到医生诊室的窘迫会减轻很多。但这些旧的建筑物和空间,又将拿来做什么才不让人失望,到时候再看吧。
手机淘宝搜索“谈资超会买”,领取隐藏优惠券。
手机淘宝搜索“谈资超会买”,关注店铺领红包。
手机淘宝搜索“谈资超会买”,精选好货便宜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