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真好
追明星八卦,会被当红小鲜肉朱一龙圈粉。爱看武侠小说,最喜欢的作家是金庸。
如果你不知道微博博主“nyouyou”的真实身份,你会以为这不过是一个拥有70万粉丝的营销号。
翻阅她每天近乎4条的微博动态,人们却从中发现了例如“结构生物学”、“高维晶体”等高级词汇。
娱乐博主如今都这么有学问了?
但如果你知道“nyouyou”的真实身份是原清华大学生物学教授颜宁的时候,却又发现这个女科学家,拥有着与往常人们印象中截然相反的形象。
没有高深莫测的学术演说、没有高高在上的庄重,她把42年的人生活成了一束光,明亮而真诚地照亮无数前行者。
某种意义上,正是与“科学家”身份的反差,塑造了如今颜宁的成功。
2019年4月30日,颜宁成功入选国家科学院院士名单。消息传回国内,所有人为之一震。
即便祝贺的微信几乎震得她头晕,但在得知消息之后,她却发微博开玩笑说:“对着镜子练了好久德高望重,做不来做不来。”
如果了解颜宁的过去就会发现,德高望重,她当之无愧。
图片来源:人物
几乎每一个中国孩子,在上学的时候都会被老师教导“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但当他们年岁渐长,在生活和工作中逐渐陷入“套路”时,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叫做“天赋异禀”的词汇。
颜宁就属于极少数“天赋异禀”的人。
1977年,颜宁出生在山东莱芜。据同学介绍,她从小就是个天才。“我就是智商比你高,就是碾压你”,在《开讲啦》节目现场,她这样评价自己。
6岁时,颜宁随父母来到北京定居,住在北京最南端大兴的一栋破旧楼房里。在那栋仅有4层楼高的建筑里,她产生了对科学最初的兴趣。
因为父母害怕夜晚读书伤眼睛,伴随颜宁童年度过每一个夜晚的,是一整片璀璨的星空。
宇宙之外是什么?有没有时间隧道?人眼看到的信息,大脑是怎么处理的?是一种天然发生的、没有边界和指向的畅想吗?
一个学龄前的小孩,每天关注的不是零食动画片,反倒是格格不入地关注着世界里的万象。
不同于长大后泯然众人矣的“仲永们”,顺着自己的疑问,颜宁发现了新世界。
她了解到,像存在诸多未知的星空一样,在微观世界的细胞里,同样拥有那些人们不曾了解的奇幻景象。
作为高考的赢家,带着儿时的疑问,她果断的选择了清华大学生物系。
她想要把那些生活中“想当然”不断地深入挖掘下去,试图张开人类观测分子世界的眼睛,窥见生命最本真的奥妙。
4年的时间,颜宁拿到了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的荣誉,并师从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国内名校毕业,第一次出国的颜宁自卑又自负,常常跟施一公发生争执。
在施一公看来,这个总是与自己做对的学生身上,却有着异样的闪光点,“她从不用蛮力,投机取巧有时候真的是本事”。
但在科学界,无数荣誉并非耍小聪明就能获得,颜宁很快在实验室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什么实验都做不出来,真的像是活在地狱”。
颜宁意识到,想要获得常人难以成就的事业,必须付出常人难以企及的努力。
那之后,她几乎将自己全部的时间,用在了科研上。不分昼夜地读论文、常常在早上醒来时,发现自己手里还攥着没读完的实验报告。
她对自己那段时间的总结是:“第一你要不放弃,第二你要尽最大的努力,看最美的风景。”
像打怪升级一样,颜宁最后还是成了。
毕业那年,不到30岁的她被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是整个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图片来源:人物
经过科学家检测,人体内一共包含14种葡糖糖转运蛋白,他们几乎存在于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
而其中最早被人类发现的是一种叫做GLUT1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它对于维持血糖浓度以及大脑供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一转运蛋白还与一系列遗传疾病相关。
在世界医学史上,如何解构这种蛋白组成部分,是生物膜蛋白研究领域最受国际瞩目、也是国际竞争最为激烈的课题之一。
在此之前,包括美国、日本、欧洲等无数科学家付出了将近50年时间,仍旧未能取得相关进展,直到颜宁出现。
自美国从事科研工作开始,颜宁对于这一课题的关注超过7年。当她回到清华大学后,率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为解构GLUT1付出最后努力。
尽管此前遭遇无数失败,但在2014年1月底,在团队组建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颜宁出乎所有人预料地得到了一颗优质解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
当她的两位学生用零下170摄氏度的低温保存罐转运上海实验室检测后,颜宁成功了。
6个月之后,颜宁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以及相关论文投稿给世界最权威的自然科学期刊之一《自然》杂志。
一经发表,颜宁的成果震惊了世界。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莱恩·科比尔卡将颜宁的成果评价为:
“这一伟大成就,将对于研究癌症和糖尿病有着重大意义,或许此后这将不再是不治之症。”
美国科学院院士、华裔生物学家王晓东则说:
“像是上帝带着你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你看到了神迹。以前世人不知道的秘密,被颜宁窥探到了。”
一战成名,她凭借这一成果,成为第一个同时获得国际蛋白质学会奖和国际生物物理奖中国女科学家。
即便拿到无数赞誉,颜宁也并没有坐在功劳簿上洋洋自得。2014年,她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越来越多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在她手中被解构。
两年后,凭借出众的科研实力,颜宁入选《自然》杂志评选的“中国科学之星”。
在人们幻想中,她将成为下一个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但颜宁却作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
2017年,在国内拿遍无数大奖的她,决定离开从事了10年科研研究的清华,前往普林斯顿任教,并成为该校历史上首位华人终身教授。
在彼时的网络上,因为颜宁的出走,仍引起巨大的争议。“卖国”、“无耻”,即便并未放弃中国国籍,她仍旧面临着诸多网络声音的讨伐。
但一心专注科研事业的颜宁却并没有被外界声音打扰,她坚定地说:
“我生怕自己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换一种环境,是为了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刺激自己获得灵感,希望能够在科学上取得新的突破。”
后来的事实证明,颜宁非但没有卖国,相反正是因为她在美国的突出成就,成为中美两国学术交流的桥梁,既帮助诸多优秀学子到美国深造,同时向国内输送了大量科研巨子。
对于祖国,颜宁问心无愧。
颜宁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自己的天赋,更重要的是特殊的教育模式。
与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不同,颜宁的父母虽然学历不高,但却有着自己独到的教育经验。不同于“填鸭式”的育子方针,父母对于她的教育几乎是“放养”。
“我的妈妈完全不在意我成绩考多少,只是心疼我开心不开心。”
从小学起,颜宁的父母给了她充分地自由。“上树掏鸟蛋,下河逮鱼摸虾”,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她培养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生长在颇为自由的环境里,父母从不把从前对女孩的教育方式,用在颜宁身上。
如今,即便42岁的颜宁依旧选择单身。但在父母眼里,只要颜宁过得开心,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父母则全力支持。
这也让颜宁从小养成了独立、自强的性格。她异常在意“女科学家”的称呼,认为这是一种性别上的歧视。
在一次博士生面试中,在场的一位男老师直言不讳地询问前来面试的女硕士:“你现在到了一定的年龄,将来怎样平衡家庭和科研?”
近乎条件反射般,颜宁打断了对话,她跟女孩说:
“您可以不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有性别歧视的问题,为什么不问男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正因如此,颜宁能在这个人人关心女性婚姻状况、甚至根深蒂固地认为“女孩就应该相夫教子”的社会境遇下,霸气地喊出:
“我不嫁人,不欠谁一个解释!”
时至今日,颜宁仍旧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对于自己无微不至又不过分打扰的照顾,让她形容自己是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存在,同时又能够将所有精力,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科学事业上。
同时在父母的培养下,颜宁不仅拥有超高的智商,情商也异于常人。不止一位教授在评价她时说到,他们从未见过像颜宁一样乐观积极的同事。
高峰时不迷茫,低谷时不放弃。颜宁仍旧像22岁时一样,对科学拥有着强烈的热爱和偏执的追求。
在颜宁刚刚加入施一公教授的实验室时,她并未像周围的同学一样迅速做出震惊世界的实验结果。相反进入了一种“暗无天日”的日子。
在同一个实验室中,比她早进入的另一个中国学生已经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上发表了论文,而颜宁却屡战屡败。
不抛弃、不放弃,人生从来不是百米赛跑,而是漫长的马拉松,笑到最后的人才笑得最好。在陷入低谷的一年时间里,颜宁拿出更为勤奋的态度来穷追不舍。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她每天只睡4-5个小时,常年在实验室里通宵研究工作。
穿过幽暗的岁月,颜宁等到了自己的光明。
一年后,她成为实验室中第一个解构出膜蛋白质的博士生,同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如今,即便取得匪夷所思的科研成就,颜宁也没有迷失自己。从小仰望星空的经历告诉她,在广阔的宇宙面前,再多的起伏不过是沧海一粟。
颜宁更在乎自己内心的感受:
“我一个特点就是我一直在追求与众不同,就是说这种东西别人都可以做的时候,你就觉得好棒,那你玩儿吧。”
不盲从、不屈服,她活得洒脱又骄傲。
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于1863年,截止目前,中国一共有超过100位华人、华裔科学家当选院士,其中不乏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华人诺贝尔奖得主。如今颜宁似乎成为了最接近他们的人。
30岁成为清华最年轻博士生导师;
37岁攻克50年不解的世界难题;
38岁获得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42岁成为美国科学院终身院士。
在别人眼里,她是全世界最出色的生物学家之一。但在自己眼里,她始终关注的却是自己内心世界,真正的创造力。
在央视《开讲啦》节目现场,面对数百位在校学生,她说道:
“作为一个动物或者说生物,消化的能力也基本上谁都有。可是区别每个个体的是什么?是你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是你创造的能力大不同。”
她希望每个人能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不屈服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分析自己,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擅长,勇敢地做自己。
话题回到颜宁本身同样如此,对她而言,她只想在复杂的科研世界里,做一个单纯窥探者,揭开生命的奥秘。
即便取得了超过绝大多数科学家的学术成就,颜宁依旧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我现在想要做的,就是别人根本想像不到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里,她太清楚自己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对科学的坚守,让她像一株风中的芦苇,仿佛随时都会折断,却永远不会。
图片来源:人物
记得在电视剧《欢乐颂》热播的时候,颜宁的一个学生跑过来找到她说:“颜老师,安迪在金融界的地位一定没有你在学术界高,工作也没有你累,但看她赚那么多钱,你心里会不平衡吗?”
颜宁并没着急给出答案,而是盯着那个学生反问道:“那你觉得安迪比我幸福吗?难道金钱就变成衡量自己幸福感的标准了吗?”
两声诘问,女学生不再说话。
相信那一刻,看过这个世界的广袤无际又体验过毫厘可现之后,颜宁深知:
人生只有一种成功,就是按照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部分资料来源:
人物:《年度科学家 | 颜宁:在迷雾旷野中寻找真理之路》
开讲啦:颜宁
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
网络、视觉中国、人物
—The End—
往期文章精选
90后:垮掉的一代是如何崛起的
郑渊洁|谢霆锋丨金士杰|郭晶晶丨李金元丨梁博
姜文丨鲁豫丨王源丨杨丽萍丨宁静丨华晨宇
外卖拳王丨陈志朋丨张国荣丨许嵩丨褚时健
王昱珩丨武夷三杰丨张云雷丨陈果丨陈冠希
吴青峰丨俞飞鸿丨韩红丨朴树丨王思聪丨胡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