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声临其境》节目中,张国立爆了成龙两个料。
成龙怕打针。
好吧,这和厂长印象中的大哥形象有点不符啊!
张国立说,他和成龙一起去抽血,成龙得三个人同时按住。
但发出的嚎叫声,依旧把张国立给吓到了。
随即,张国立继续说,有一次拍戏,成龙的腹部受伤严重,肠子都快流出来了。
他却裹住伤口,坚持把剩下的戏份拍完,然后回香港做了手术。
听到这,厂长默默点头:嗯,这个真的很“成龙”。
所以,到底哪个才是我们熟悉的成龙大哥?怕打针的胆小鬼,还是不怕死的铁血硬汉?
总觉得,自2017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以来,成龙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
烂片王、花心大萝卜、不称职的父亲、过气功夫巨星......
甚至有网友预言:以后,由吴京来当成龙大哥,原来的成龙大哥另有其用。
听听,也是寒心。
但成龙大哥真的过气了吗?
或许,近几年的一些数据,能告诉我们答案。
在刚过去没多久的贺岁档中,属《神探蒲松龄》扑街最厉害。
投资高达3亿,目前才回本1.5亿,豆瓣评分区区4.1。
这惨淡的成绩单,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从2012年到2019年,只有一部《英伦对决》评分最高,7分。
其他的不是口碑评分没及格,就是票房收入不理想。
除了2017年4.9分的《功夫瑜伽》,赚了个盆丰钵满,可惜口碑又太差。
再加上,前一阵子,因为2015年出版的一本自传,里面的内容被各路媒体口诛笔伐。
在《成龙:还没长大就老了》里,成龙自认是个“混蛋”。
甚至亲口承认,曾经嫖娼、赌博、酗酒、出轨和家暴。
博眼球吗?的确有这个嫌疑。
但作为一个出道将近50年,红了40多年,获奖无数、影迷遍布世界各地的巨星来说,的确也没这个必要。
不知是不是成龙折腾不动了,因为我们开始怀念起了过去的旧时光。
一个属于演员成龙、功夫成龙的时代。
1
李小龙第二
在凭借《醉拳》C位出道之前,成龙一直被当作“李小龙第二”来培养。
但耍起双节棍的成龙,丝毫没有英武之气。
怎么看,怎么像山寨货。
除非注入新鲜血液,不然,中国功夫定会后继无人。
1976年《新精武门》
1978年,正愁着转型的成龙,遇到了一生的伯乐袁和平。
袁和平,江湖人称“八爷”,当年首屈一指的武术指导。
“八爷”为成龙量身打造了《蛇形刁手》和《醉拳》。
1978年《醉拳》
电影大获成功,成龙变身新一代“功夫小生”。
在此之前,功夫片的受众大多是男性,但成龙却开启了老少皆宜、男女都爱的新篇章。
而这,都要拜他的喜剧天赋所赐。
打得过打,打不过跑,再加上夸张的表情、滑稽的情节,以及贱兮兮的演技。
功夫片和喜剧片完美融合,“成龙”二字,开始家喻户晓。
2
英雄的诞生
尽管一夜爆红,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龙依然活在前辈李小龙的“阴影”下。
为了迎合市场,一直扮演小人物,经常以调皮小师弟示人。
1980年《师弟出马》
这样的后果是,观众逐渐开始审美疲劳。
再三思考后,成龙决定再次转型。
拿到《A计划》的执导权,将默片时期的肢体喜剧发扬光大。
将原本呆板无趣的武打动作,转换成灵活有趣的肢体语言。
不再为了打而打,而是为了剧情而打。
于是,我们才有幸看到那场狭窄弄巷里的单车打斗戏。
整个镜头下来,流畅自然,搞笑生动,就像看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
除此之外,成龙也开始了个人的“形象转型”,从师弟变成了英雄。
随着年龄和名气的增长,傻气笨拙的小师弟,显然已经不适合他。
他需要更大的角色和舞台。
比如,《警察故事》中勇敢正派的先锋警察,陈家驹。
再比如,《飞龙猛将》中维护正义的律师,阿龙。
其中,《警察故事》是香港第一部警匪功夫片。
当年票房高达2662万港元,位居香港年度票房第三名。
而这部电影,也被视为成龙的转型之作。
从此,成龙彻底告别李小龙,小人物变成了大英雄。
3
勇闯好莱坞
24年前,也就是1995年,港片《红番区》开启了内地贺岁档时代。
电影不仅在我国反响热烈,在北美也取得了3239万美元的票房成绩。
而主演成龙,也因此正式打入好莱坞市场。
《尖峰时刻》三部曲、两部《上海正午》、《燕尾服》、《环游世界80天》、《邻家特工》共8部。
累计票房约7.24亿美元。
中美合拍片《功夫之王》、《功夫梦》、《英伦对决》3部。
累计票房约2.7亿美元。
迄今为止,成龙的4部西片,依然是好莱坞动作片史上最卖座的前4名。
顺序分别是《尖峰时刻2》、《功夫梦》、《尖峰时刻》和《尖峰时刻3》。
这样的票房成绩和号召力,让华人演员在北美市场,被明显区分为“成龙”跟“其他人”。
从此,Jackie Chan的粉丝遍布全球。
直到2017年,成龙荣获第89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成为华人史上第一人。
4
从英雄到大哥
如今,我们提起成龙,都会在后面加上“大哥”。
既是尊重,也是敬仰。
原因嘛,有很多,首先肯定是电影这块。
相信不管过去多久,中国的影史上,永远都会有独属于“成龙”的一章。
李小龙是把功夫带入西方世界的领路人,而成龙无疑就是前辈最忠实的追随者。
记得2009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他带着《宝贝计划》参加主竞单元。
走红毯时,被潮水一般的“kongfu”和“Jackie”声淹没。
不到300米的红毯,成龙走了23分钟。
你看,几十年的潜移默化,早已让他成为最具中国代表的第一人。
其次,是他传递出来的精神,努力、正义、爱国、团结、善良......
喜欢成龙的人有很多,但每个人喜欢的理由,却不尽相同。
他很努力,拍戏很拼命,几乎不用替身。
拍戏时,断胳膊断腿,骨头错位,大小擦伤,种种事故层出不穷。
但他却拍到了65岁,可能还要继续拍。
因为对他来说,做演员,仿佛已经成了一种使命。
很多记者都反映过,采访成龙大哥,很头疼,很有可能就被他的“慷慨陈词”给攻陷。
看到中国记者穿外国品牌,他会很不满,并表示:
“我会一直穿唐装。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穿自己的衣服,从小事做起,我们就会强大”。
别看平时“大道理”张口就来,其实成龙并没读过太多书。
《画皮》的导演陈嘉上就说:
“成龙的电影八十九分钟在打,最后一分钟对着镜头讲大道理。”
道理谁都会讲,成龙却是身体力行地在做。
他深知保护环境的重要,对“地沟油”“毒食品”深恶痛绝。
在作品里,也不忘呼吁大家,要保护环境。
通常你不懂的事我也不懂,
我知道,水跟生命都很重要,不要浪费。
——1991年《飞鹰计划》
一定要做正确的事,还有阻止别人做坏事,
父亲还告诉我:要尊重自然。
——1998年《我是谁》
在片场休息间隙,会不声不响、一个个捡起地上的矿泉水瓶。
他热爱公益,捐款无数。
抗击非典,捐了150万元;
汶川地震,捐了1000万元,还特地飞抵四川震区探望灾民;
玉树地震,他捐了300万元。
......
记得大哥说的一段话,现在听来,仍觉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