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3个英文字母 将改变成都人的生活
有3个英文单词,在2018年的成都,被广泛热议,热到有望成为 “ 2018成都年度词汇之一 ” 。它,不是CPI,不是GDP,而是TOD。
2018年后,TOD将融入成都的发展血脉,进入成都人的日常生活,与你我息息相关……
看到这里
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感慨
“ 是是是,好像是很厉害的样子 ”
但下一秒便会黑人问号:
“……可不可以,先告诉我,
TOD到底是什么啊?”
是的
什么是TOD?
成都为什么要大搞TOD?
TOD将给你我带来什么?
我们一个一个回答
PART ONE什么是TOD?
TOD,英文全称 “ Transit(公共交通)-Oriented(导向的)-Development(发展模式) ” 。
即“ 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具体是指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形成以满足工作、商业、居住、休闲等多功能的站城空间、区域中心,或者城中城。
东京的六本木、韩国的D-cube city、新加坡的市民中心,就是这样 “ 因公共交通而兴盛的城中城 ” ,他们成为了推动当地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的主要载体,这也是 “ TOD兴城 ” 的逻辑所在。
▲东京六本木新城
集合4种公共交通、10多种的城市业态的
“ 垂直花园都市 ”
这些城中城,形成顺序大致如此:交通节点输入大量人流,人流具备消费力,能促进各类城市业态繁荣,所以,人气与商机会自然而然地在公交枢纽处聚集衍生,生生不息。
于是,政府、企业、地铁公司,合力在车站内部及附近,利用这些人气和商机,打造了商务(办公楼)、商业(商场)、文化(图书馆,博物馆)、教育(学校)、居住(公寓,住宅)等业态的城市组团。“ 人流 ” 在此变为 “ 人留 ” ,人流也带动财富流、信息流汇聚,TOD项目由此而生。
对于整个城市来说,如果把 “ TOD项目 ” 比作人体的器官,公共交通就是它赖以生存的血管,它们共同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敲黑板、划重点了,TOD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
1、公共交通是引领城市发展的 “ 枝干 ”
过去,我们都是先建区域,再配套交通。现在倒过来,公共交通先行,轨道交通规划哪里,城市才发展到哪里。公交所到之处,就是繁华之地。
2、TOD项目是这个枝干上结的 “ 果实 ”
TOD项目是与公共交通无缝接驳、一体设计功能多元城市综合体/站城空间/城中城,就是公共交通“枝干”上结的“果实”。几乎所有TOD项目都由政府、企业、地铁公司共同协调和开发,成都人熟知的与2号线、3号线联通的太古里—IFS组团,可以理解为成都TOD的 “ 雏形 ” 。
八个大字,可以用来总结TOD
“公交先行,站城一体”
PART TWO成都为何要大搞TOD?
成都为什么搞TOD?
TOD是世界级城市发展的方向,这一点,日本东京,最有发言权。
东京都市圈,挤满了4200多万人,人口密度是北京的8倍,生活节奏快到窒息。人们出行频率极高,但是,东京却极少拥堵,一切井然有序。而且所谓的污染,嘈杂等大城市病,也几乎难寻踪影。
背后的功臣,就是TOD。
光是东京主城区,轨道就多达42条,里程达2246公里,超过北上广深之和,日均客流1000万人次,东京60%的人口,55%的住宅,80%的商业写字楼,都在轨道交通站点400—800米内。
▲东京轨道交通线路图如迷宫一样
全域覆盖,密密麻麻到头皮发麻
这就是 “ 轨道上的东京 ” 。因为公交先行,人满为患却能高效运转;因为公交先行,大城市病变成了大城市红利;因为公交先行,多个产业新城/卫星城 “ 天远地远 ” ,却也能高度繁荣,日夜怒刷GDP。
根据成都2035规划,成都市域面积将达到1.43万平方公里,超过东京都市圈,人口达2300万,逼近东京主城,且会形成多个卫星城,与东京极其相似。这种快速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大城市病。公交先行对于解决这个病症,东京亲测有效,成都,也不会例外。
正如前文所说, “ 公交先行 ” 模式,最终会形成很多 “ 结晶 ” 与 “ 载体 ” 。它们,便是一座座忙碌而有序,时尚而繁华的 “ 站城空间 ” (TOD项目)。
新宿站、涩谷站、六本新城,就是这样的存在。这些本应是普通车站的地方,被实施了TOD魔法后,摇身一变,成为集娱乐/社交/商务/购物为一体的城市地标/中心, “ 繁华得不像话 ” 。
▲东京涩谷站变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