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生活 > 游戏 > - 正文

【红刊财经】宏观面不确定性是当前医药板块的最大问题--专访富国新动力A基金经理、2018年偏股主动型基金冠军于洋

2019-04-21 10:28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现在医药板块过度下跌背后是过度的悲观。从短线来看,我们无法预判是否会及时得到修复,但如果拉长周期,从三年的维度来看,大概率可以得到修复。

  据Wind统计,2018年的偏股主动型基金中,富国新动力(310328,基金吧)A以6.89%的收益率拔得头筹,嘉实元和以6.42%的收益率紧随其后,排名第三的是富国精准医疗,收益率3.18%。于洋同时担任富国新动力A和富国精准医疗产品的基金经理。从公开披露的相关信息来看,富国新动力A的持仓个股绝大部分是医药股,而作为行业主题基金的富国精准医疗,其配置当然全部是医药医疗股。

  本周,《红周刊(博客,微博)》独家专访于洋,探讨医药投资之道。

  当下医药政策仍有不确定性

  《红周刊》:能否简单介绍下2018年医药板块投资的背景?

  于洋:首先,宏观方面,我们在2018年年初时的判断,就是宏观经济偏下行周期,经济表现偏弱,在这种背景下,需求比较刚性的一些行业如医药,它的相对收益比较明确的。

  其次,2018年上半年的宏观环境对医药板块非常友好,中国的医药产业也确实到了创新产出的阶段。所以,2018年上半年,我们管理的几只医药基金表现不错。

  但到了下半年,医药板块的宏观环境不是很好,所以回撤幅度比较大。不过,由于上半年基础比较好,加上我们在出现一些敏感事件的时候及时减仓,所以,虽有较大幅度的回撤,但相对于同类基金来说还是好一点。

  《红周刊》:能不能进一步对比下2018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医药宏观环境?

  于洋:上半年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药品方面,主要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当时市场可能觉得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通过之后会带来进口替代。

  另一方面,当时市场觉得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一定是个红利期,我们虽然认为仿制药最终的价格一定会降,而且降幅会比较大,但是因为考虑到节奏,毕竟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投入也比较多,一个品种大概有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对很多企业来说,不可能刚通过就突然变脸把价格降得很低,那其实是一个非常得不偿失的事。

  所以,我们当时认为,整个仿制药板块大概有一个3年左右红利期,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依靠其质量优势,可以去与外企PK。目前国内的药品市场,其实外企依然占了非常重要的份额。这是当时的预期,当时对价格还是比较乐观的,没有觉得会那么快降价,那么大幅度降价。

  另一方面是关于鼓励创新的问题,2018年上半年市场情绪比较乐观。此外,就是需求的问题。消费端也面临老龄化和消费升级的背景,因为中国现在65岁以上的人群数量已经过亿了,加速进入老龄化阶段。,此外还有消费升级的背景。这些逻辑在上半年都是成立的,但是到下半年情绪就完全悲观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宏观面会如何变化。

  《红周刊》:在2018年的仓位配置中,你对中药配置相对比较多,能否详细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于洋:在传统中药的发展上,其价值还远远没有发掘出来;而且,由于体制的原因,某些传统品牌中药企业改善的空间很大,改善预期比较强烈。

  对于那些底子不差的品牌中药公司,如果有一个相对较好的机制或人,我相信弹性应该会更大一点。

  而且,在组合构建过程中,弹性是需要考虑的一个点,同时防御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比较差的品种安全性相对来说也比较低,品牌中药公司相对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

  《红周刊》:2018年有好多民营药企在甩卖医院资产,对医院板块怎么看?

  于洋:医院是一个很好的实业投资方向,但并不是资本市场认可的方向,毕竟医院的管理难度大,还有公益性,所以ROE水平不会很高,投资回报率复制性也比较难,所以这是资本市场不太认可的一个投资方向。

  到目前为止,真正比较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是专科连锁类型的公司,这种模式对医生的依赖程度相对要小一些。

  杀估值还是杀逻辑?

  《红周刊》:对于2018下半年这波医药板块的下调,你是怎么看的?是杀估值还是杀逻辑?

  于洋:这波调整有合理因素,但也有超跌的因素。

  相对于市场整体水平,医药板块的历史估值和平均估值有比较高的溢价,所以它的估值一直比较高,加上这两年特别是去年以来的上涨,所以医药板块的估值泡沫肯定是存在的。

  2018年6、7、8月份的医药板块调整属于杀估值,是估值泡沫的消灭,然后再到超跌。从短期来看,肯定是有超跌,但我不认为医药板块的长期发展逻辑有根本性的变化,创新、老龄化需求等都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行业宏观层面影响了整个板块的估值中枢的变化。

  整个医药板块的估值水平,历史上平均PE大概是32倍,今年最高点的时候是2018年6月,37倍,目前大概是22倍左右。现在,医药板块的估值是历史最低,仿制药大概就15倍PE了。最近这一波下跌则是杀逻辑,但有点杀过头了,后续的股价表现可能会有一些修复的过程。

  《红周刊》:和2010-2012年那波医药板块近40%的调整相比,你认为这次有什么不一样?

  于洋:和2010-2012年那波医药板块近40%的调整相比,2018年下半年的大跌还是有些不一样,现在更悲观一点。

  首先,2010-2012年主要是因为某些省的招标降价,带来整个医药板块的下跌。但是,从当时的整体背景来看,中国医药(600056,股吧)工业板块的市值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所以,如果从简单的国际对比来看,当时中国医药企业的成长空间还很大,因为全球前十大制药企业市值基本上都是过千亿美元的,日本的武田制药现在应该也有2000亿人民币,而当时市值最大的医药公司大概也不过400-500亿元。

  但在目前这个时点,中国的整个医药工业规模包括医药上市公司的规模,其实已经都不小了,龙头的市值接近2000亿元,已经可以对标日本的武田。尽管如此,这在国际市场其实还是比较小的公司。

  所以,在现在这个时点,我们对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不是简单的乐观,而是认为,未来医药企业的发展路径必须要非常清晰才行。与2012年相比,现在可能稍微要悲观一点。

  《红周刊》:在医药板块跌幅这么大的情况下,现在对这个板块是不是可以贪婪一点?

  于洋:现在医药板块过度下跌背后是过度的悲观。从短线来看,我们无法预判是否会及时得到修复,但如果拉长周期,从三年的维度来看,大概率可以得到修复。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