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3500万现金不翼而飞案银行与股东恶战升级

2019-03-24 01:57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本报记者 郝成 丹东报道

股东企业与银行的分手戏,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近日,法院作出部分支持企业诉求的判决,但因利息问题没解决,企业再曝银行私自为其开卡,并操纵大额转账。此前,企业在诉讼中发现,账上3500万元“不翼而飞”,且事发恰逢“分手日”,由此开始向媒体爆料。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辽宁至成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至成公司”)与辽宁宽甸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宽甸农商行”)的交恶,缘于入股资金问题:至成公司称,其被宽甸农商行“强邀”入股,并被要求购买了1800万元不良资产,全部入股资金均由该行贷款提供,其间还牵涉当地其他农商行。

至成公司在审计后发现,其在银行的每年分红,根本无法覆盖贷款利息,由此决定分手离开。双方利益上的“拎不清”,最终演变为诉讼和举报。其中,宽甸农商行前任董事长在至成公司关联酒店开房记录显示,其曾长期入住该酒店。

记者曾联系到宽甸农商行董事长、行长、前董事长、前行长等,希望就诸多细节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均未获回复。而在此前开庭中,银行方面亦未对股东资金“不翼而飞”做出解释。

银行被指“私自开卡”

恋爱一定是甜蜜的,但分手有时却充满不堪。一系列文件显示,至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于2013年入股宽甸农商行。据至成公司方面介绍,在那之前双方就有业务往来,入股一事系银行方面主动提出和主导。

当时,至成公司曾一度对银行的入股邀请委婉谢绝,但宽甸农商行明确提出可以向企业贷款用于参股。至成公司提供的借款合同等资料显示,从2013年4月28日起,宽甸农商行以“购材料”的名义,陆续向企业发放贷款超亿元。至成公司方面在开庭中指出,通过一系列书面证据显示,这些钱中的绝大部分,最终被银行直接操纵用于购买宽甸农商行自身的股份。

也即,银行放款给企业“购材料”,实则用于购买银行自己的股份,在圈内,这被称作“自贷自购”。据了解,彼时恰逢宽甸农商行股改,这家拥有60年历史的农商行自称,截至2016年末,其“存贷款规模均居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

据了解,2013年,这些贷款的总额在8000万元左右。2017年末,至成公司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作出的报告显示,其向银行支付了大量利息,但其在银行得到的分红却极少。“比如有一年分红是几百万元,但这一年的利息却是近千万元,我们亏得太多了。”至成公司方面称。

也因此,分手几乎成为必然。2016年6月12日,至成公司从宽甸农商行退股。这一天也被认为是“分手日”,股份购买方支付至成公司1亿元,但这笔款入账即被银行划走,用于偿还至成公司在宽甸农商行的部分贷款。

据至成公司人士回忆,当天“银行工作人员在楼上操作,让我们财务在楼下等着,等操作完了,直接给我们单子就让我们签字,怎么转的钱、转了多少钱,我们当时根本不知道”。2018年5月30日,至成公司前往宽甸农商行打印的流水却显示,其在“分手日”,有一笔3500万元的贷款在入账后,却“不翼而飞”。至成公司人士指出,这笔款属于“借新还旧”,其根源仍能追溯到2013年入股时的贷款。

但在随后开庭中,银行方面对同一家企业的同一个账户,却出示了一份不同的流水单,这笔钱的去向又出现在记录中。银行代理人在庭上称,企业的流水单“可能不全”,但未作进一步解释。不过,近日至成公司方面再次爆料称,银行在未获其允许的情况下,还曾为其企业账户开卡,并直接操作资金转账。

“2016年6月12日的流水单里面,多次出现‘银联中心圈存圈提设备’,我们向银行专业人员了解的是,这是指通过刷卡机或者是自动取款机终端进行交易的刷卡行为,也就是说,银行有我们企业账户对应的银行卡,但我们自己从未开卡,也没有同意银行开卡,这个卡是从哪里来的?”至成公司人士称,该情况已向法院说明,也将向银保监会等单位反映。

事实上,除“3500万元不翼而飞”“未经允许开卡”问题外,至成公司提供的资料还证实,宽甸农商行前高管曾在其下属酒店长期开房。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