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九位委員不約而同話雙創

2019-03-14 13:05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原標題:九位委員不約而同話雙創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1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迎來最后一場“委員通道”。

9位委員,用將近一個小時,話創新創業創造。他們從“新經濟”聊到“農民工社保”,從“粵港澳大灣區”談到“兩岸一家人”。當最后一組委員帶著對未來的憧憬離場,主持人說道,我們明年再會。

創新 提供新動能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在“委員通道”上,給公眾上了一課——何為新經濟

“過去,很多互聯網企業提供的服務主要是消費者導向,如支付、社交、購物。我認為,未來數字經濟將逐漸由消費者導向轉為生產者導向。”這是因為,產業升級需要數字經濟賦能﹔而以5G、超級計算機、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強動力。

這樣的轉變,會對人才需求產生什麼影響?

白重恩分析,消費者導向時,很多應用可以通用﹔但生產者導向時,應用需要專用。“這就使得對數字經濟人才的需求增多。”從本質上來講,針對每一個生產場景,都要設計相應的數字經濟應用,也就呼喚既懂技術也懂企業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和企業接觸后發現,這類人才我們還相對短缺。”瞧,委員也為年輕人指出了一條未來發展方向。

經濟形態上有創新,技術應用上同樣要創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光大集團黨委書記李曉鵬近幾年一直關注垃圾焚燒發電,對環保產業可謂情有獨鐘。

“我們每人每天生產生活產生垃圾大約一公斤左右,用填埋的方法處理這些垃圾,一年要佔用50多個西湖!不僅浪費土壤資源,還造成地下水污染。”李曉鵬說,所幸垃圾焚燒發電產業已經邁上新台階。

當前,垃圾圍村、秸稈焚燒是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兩大難題,如何走出一條生活垃圾和秸稈焚燒一體化利用的新路子?

李曉鵬介紹,光大集團去年嘗試在安徽鳳陽投資了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被當地人稱為“發電機”“淨化器”和“錢袋子”。“中國已經培養了一批全球領先的垃圾發電企業,掌握著先進的垃圾發電技術。”李曉鵬說,國際上規定,生活垃圾焚燒二噁英排放標准為每立方米0.1納克,而中國公司的二噁英排放含量可以降低到每立方米0.01納克。“我們願意加大對垃圾發電產業的投入,讓我們從垃圾的受害者變成垃圾的受益者,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創業 正是好時候

講了創新,也有委員說起了創業。

全國政協委員、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黃立在創業路上走了20年。他帶領團隊在紅外“千裡眼”技術上埋頭耕耘,實現了自主可控,技術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曾經,這一技術為非典防控立下汗馬功勞﹔未來,它還能在汽車的智能駕駛、刷臉支付、物聯網智能家居和消防、電力、公安等諸多領域得到應用。

“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堅持創新,心無旁騖,為祖國做實實在在的事情。”黃立說,支撐民營經濟走下去的動力,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敲鑼打鼓得來的,而是干出來的。

回答問題時,他還為武漢光谷打起了廣告,說那裡鼓勵創新和冒險,也能容忍失敗,是很多年輕人夢想開始的地方。

而在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校長陳卓禧看來,香港的年輕人,也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大潮中,找到自己夢想開始的地方。

他坦言,在一部分香港年輕人心中,因為沒有親身體驗,感覺和大陸距離遙遠。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給了年輕人全面立體了解國家的機會。

現在,隨著高鐵的開通和港珠澳大橋的通車,香港年輕人去廣州天河、深圳福田,就像去旺角、銅鑼灣一樣方便。“他們可以去吃、去玩、去看,還可以在大灣區多交朋友、多聽故事。”

更重要的是,大灣區還可以為香港年輕人創業逐夢提供幫助。

就在前不久,他所在的學校和華潤集團聯手推出了夢想創業培訓計劃,旨在利用集團在大灣區的產業資源,結合學校在人才培育方面的優勢,幫助有志於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事業的香港青年創業圓夢。“等到年輕人看到身邊人在大灣區的轉變和成功,他們就能很容易產生共鳴,不會再有‘外人’的感覺了。”陳卓禧說。


(責編:劉婧婷、熊旭)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