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踏雪访塔秀

2019-03-14 11:33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踏雪访塔秀

昔日黄沙头,今日变绿洲,这是贵南县各族干部群众民族大团结的一次生动实践。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一场春雪,塔秀草原银装素裹,漫步在草原上,聆听春天的声音,感知春天的脚步,一个个民族团结的好故事在草原流传,让人感觉温暖如春,沁人心脾。

  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多民族聚居县,全县有藏、汉、回、蒙古、土等12个民族,长期以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同繁荣,塔秀草原上演绎着一个个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好故事。

踏雪访塔秀

索贝为拉姑吉老人按摩颈肩。

  故事一

  敬老院的“母女情”

  3月7日,走进贵南县恒建福利医院内的茫曲镇敬老院,冰雪消融后的积水从房檐滑落,老人们坐在阳台上,惬意地聊着天,转动着手中的念珠。

  85岁的拉姑吉老人,坐在床上,护工索贝帮着老人梳头,梳完头后又帮着老人按摩,这样的工作是索贝每天工作的一部分。

  “索贝就像是我的子女一样照顾我,我也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拉姑吉老人脸上挂满了慈祥的笑容,连连称赞着索贝。

  拉姑吉老人家住茫拉乡却旦塘村,孤身一人,无儿无女,70岁时,老人因生活无法自理,住进了敬老院。

  “以前住的敬老院,就一个小院子里一排平房,没有专门的护工照顾,吃的简单。”老人回忆着前几年敬老院的生活。

  2015年,根据中央提出的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的要求,贵南县制定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方案,与第三方恒建福利医院签约制定了“医养结合,以医优养”,形成了养老、医疗、康复为一体的养老模式。

  如今,拉姑吉老人住进新的敬老院,每天有专门的护工照料生活起居,每月还有恒建福利医院的医生进行身体检查,衣食无忧,安享晚年。

  “现在的日子过得好,啥都不用愁,虽然身边没有亲人,但是,我已经将照顾我们的护工当成了最亲的人。”拉姑吉老人感动地说。

  来自森多镇塔哇村的护工索贝,照顾老人们已经有四年多了,“刚来的时候还不习惯,尤其是为大小便失禁的老人们洗衣服,后来,慢慢也想通了,人都有老的时候,况且这里的老人们孤苦无依,我们作为他们身边最亲近的人,能照顾他们的晚年生活,也是一种缘分。”索贝用手轻轻按摩着老人的肩膀说。

  目前,敬老院有24名老人,6个护工,老人们的眼里,已经把这些护工当成了自己的子女,每一个护工也像是照顾自己父母一样照顾每一位老人。

踏雪访塔秀

为老人做康复治疗。

  故事二

  从此风吹再无沙

  贵南县的母亲河茫拉河缓缓流淌,茫拉河一侧是完秀村,另一侧是连片的林木,有乔木、灌木,林木下方是金色的草地,远远望去,成片的防沙格向沙漠深处延伸……3月7日的午后,站在贵南黄沙头防沙治沙纪念馆观景台,黄沙头景象尽收眼底。

  贵南县黄沙头防沙治沙纪念馆也是防沙治沙巡护站,卡加村牧民多杰加是巡护站林管员, 55岁的多杰加亲眼见证了黄沙头的变化,亲历了以前的沙进人退到现在的人进沙退。

  “我们卡加村以前就在这里,那时候风沙吞噬我们的草原,就像我们家,每年将近有4公顷的草场被沙漠覆盖,最后没办法,政府组织我们村搬迁,搬到了现在住的地方。”多杰加指着黄沙头的深处说。

  正如多杰加所说,上世纪中期之前,贵南县黄沙头沙漠每年以5至15米的速度扩展蔓延,每年有200多公顷的草地、耕地被沙漠吞噬,群众的生存生活环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出现了“沙逼人退”的局面。

  1996年开始,贵南县坚持党政军民学、州县乡村户,全民齐上阵,团结奋斗共抗沙,“每年春天,全县干部群众、部队官兵、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上万人,都会自带干粮,开展防沙治沙攻坚战。”贵南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办公室主任曹成芳介绍当时防沙治沙的盛况。

  经过22年多的治理,黄沙头治理了沙化面积11.07万公顷,全县的森林覆盖率由1996年的2.6%,增加到了现在的14.94%。

  防沙治沙的成果,多杰加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如今吹风再也没有沙尘天气了,我们的草场又重新恢复了生机,沙漠深处还出现了一个500平方米大小的湖泊,我们把那个湖叫仙女湖,湖的周边也种上了树,有时候运气好,还能在湖里看到鸟。”多杰加说着黄沙头的变化。

  贵南黄沙头治理,是贵南县各族干部群众保卫美丽家园的一次行动,更是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

  故事三

  “老扎西”演绎民族情

  3月7日,一抹初春的暖阳使得头顶的天空更加湛蓝,觅食的牦牛如一颗颗行走在草场上的黑珍珠,让雪后的寂静顿时有了生机。贵南县森多镇地格滩,“老扎西”的楼房格外显眼。

  青海老扎西有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贵南县森多镇完加六村扶贫产业示范园引进的省外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始终将经济效益与民族团结、扶贫帮困融在一起,营造了民族大团结的浓厚氛围。

  走进公司的标准化畜棚,数十头牦牛正在吃草。才让当周正在搬运饲草料,忙着喂牛。才让当周来自完家六村的贫困户家庭,一家五口人,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去年底,他成为这里的员工。

  如今,从事饲养员工作的他,一个月可以拿到2600元工资。才让当周坦言,这一笔稳定的收入,减轻了许多经济上的压力,“在这里工作我觉得很开心,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老扎西”里像才让当周一样的员工还有不少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公司以“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为主,以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为目标。

  同时,森多镇成立了生态畜牧业牦牛高效养殖扶贫示范园区,采用“牦牛托管寄养”的“五统一分”模式,即统一规划、统一饲料、统一饲喂、统一管理、统一品牌销售、定期分红,与合作社、贫困户建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实施品牌、技术、产品、信息等资源共享体系。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