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北京什刹海的冰场,都是消费者最爱玩的滑冰区域之一。可是最近一系列的游客受伤事件,把这里变成了“危险之地”;而滑冰这个成人儿童都喜欢的游戏项目,也呈现出之前被忽视的危险一面。
1月30日,一位女生在什刹海坐小冰车游玩时,不慎摔倒,双腿卡在了小车正前方的铁棍中继续滑行,导致下体大出血。据医院护士说,近一个月她们收了20个左右的患者,都是什刹海冰场骑小冰车受伤的。这仅仅是妇科,其他骨科、泌尿科、男性科室可能还有更多受伤游客。
去什刹海游玩过的人都知道,看似简单的滑冰游戏,其实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从现场图片可以看到,两个坐凳的那种简易滑冰车,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在高速滑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碰撞或者翻车。
如果是游客自己在野外冰面上游玩,那是游客自身没有安全意识,但作为一个收费游玩项目,什刹海冰场却只顾收费没有相应的防护设备,存在很明显的疏漏和过错。在事故引发关注后,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已经约谈冰场运营方,要求将全部冰车封存,增加冰面器材的安全措施,保护游客游玩安全。
虽说亡羊补牢很有必要,但是之前在安全监管上的缺失,给众多游客造成人身伤害,其中的责任不能逃避。对受伤游客的后续赔偿,无论是从法律还是道义上,都是有必要的。
举一反三,这类安全隐患其实不仅仅存在于什刹海。冬季北方城市的很多公园,都开设了滑冰或者滑雪的游玩项目。游客喜欢,公园能盈利,本来是一个双赢的事,但遗憾的是,多数公园在安全保障上毫无意识和投入。一旦出事,很多游客也会因为觉得自己也有失误,就大事化小,放弃了对公园的索赔和追责,顶多也是私下协商补偿了事。事故个案,没有导向更有意义的整体安全改善。
包括什刹海冰场在内的很多场合,过去不是没有发生过游客受伤事件,但最终没有转化为安全保障的提升。这就导致了安全隐患逐步叠加,设备老化之后,出问题的概率也就更高。这很不应该。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游玩项目,如此缺乏安全意识,无疑是在拿民众的人身安全开玩笑。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在这种民众广泛参与的运动中,也不能表现得如此业余。
从更长远的角度,冬奥会在即,民众对于冰雪类运动的兴趣会逐渐提升,为大家提供更安全、更专业的场所,是提升全民冬奥项目素养的必备基础。所以,应该以此为契机,好好梳理公园冰场的安全保障,不仅包括硬件层面,还包括一系列的软件制度建设。
比如,冰场到底应该具体怎样的条件才能获取运营资质,设备安全保证是否到位;鉴于冰上运动潜在风险较大,是否要提供相应的紧急救护人员或保险等等,都应有一个全盘的考虑。出问题封存冰车或者停止营业是治标,拿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为民众的运动兴趣保驾护航,才是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