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我國首次實現深海六千米數據北斗衛星實時傳輸

2019-02-02 14:08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本報北京2月1日電  (記者吳月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於今年1月31日完成西太平洋綜合考察航次后返回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母港。我國科學家在本航次維護升級了我國的西太平洋實時科學觀測網,實現了多項重大突破。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煙台海岸帶研究所所長王凡研究員介紹,本航次的重大突破是首次實現了深海潛標大容量數據北斗衛星實時傳輸。該項自主研發的技術成果克服了深海潛標載荷容積小、供電少和數據量大等困難,改變了以往依賴國外通信衛星的歷史,提高了深海數據實時傳輸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靠性。

  “在今年的航次中,另一項重大突破是我們融合感應耦合和水聲通信技術首次實現了深海6000米大水深數據的實時傳輸,在大洋上層實現了每100米一個溫鹽流數據的實時傳輸,在大洋中深層實現每500米一個溫鹽流數據的實時傳輸。”王凡說,“6000米深海數據北斗衛星實時通信潛標自布放以來已經安全運行了一個多月,數據回傳正常。”

  航次首席科學家汪嘉寧研究員介紹,本航次是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及其影響”的航次之一,歷時74天,航程1.2萬余海裡,這是“科學”號首航以來離開國內航程和時間最長的一個航次,在開展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區調查的同時,向東拓展首次在中太平洋暖池冷舌交匯區進行了物理、生物和化學多學科聯合觀測。

  王凡表示,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經過5年的建設,深海連續和實時觀測能力穩步提升。觀測網內的20套深海潛標、4套大型浮標共千余件觀測設備已經穩定獲取連續5年的觀測數據,不斷刷新我國觀測網獲取深海數據的最長時間記錄,而且觀測平台更加多樣化,既包含了實時潛標和實時浮標等固定觀測平台,也包含了剖面浮標和船載移動觀測平台等,實現了大洋上層和中深層的全覆蓋,並建立了實時觀測數據的自動分析和應用平台。西太平洋實時科學觀測網服務國家深海科學研究、氣候預報預測和海洋環境預報的能力顯著增強。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02日 06 版)

(責編:袁勃、曹昆)

我國首次實現深海六千米數據北斗衛星實時傳輸

人民日報客戶端下載

我國首次實現深海六千米數據北斗衛星實時傳輸

手機人民網

我國首次實現深海六千米數據北斗衛星實時傳輸

 

推薦閱讀

中國航天:星舞九天“一線牽”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在這顆藍色星球上,人類對浩渺無垠的宇宙充滿好奇。隨著現代航天科技的發展,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能力日漸增強。中國嫦娥四號在奔月旅途中,將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講述地球近鄰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的故事。 【詳細】

中國人來到了太空11月上旬的珠海航展期間,首次對外公開亮相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展區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觀眾,他就是航天英雄楊利偉。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肩負著祖國和人民的重托出征,去探索太空。當指揮員倒計時口令傳來時,楊利偉情不自禁地舉起右手,向祖國和人民敬了個庄嚴的軍禮。【詳細】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