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19年已经过去了十二分之一,相信各家车企都在忙着总结2018,展望2019,这样的时刻,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2018年作为中国车市的一个大拐点,首次销量下滑给所有之前洋洋得意、只顾抬头看天的车企敲响了警钟。那个市场井喷,能够“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不能脚踏实地,聚焦产品、服务和消费者,则必将被市场所淘汰。
当然,大环境对汽车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风云诡谲的国际局势让全球汽车产业都不得安宁,蜂拥而至的产业政策让企业和消费者都有些目不暇接。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需要企业以最灵活的身姿来迎接随时可能到来的新挑战,这也是一个不变的时代,只要能把产品和服务这两个根本问题抓好,任他风吹雨打,消费者还是会不离不弃。展望2019年,我们整理出中国车市的10大悬念,最后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消费刺激政策如何落地?
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撑,除了给予最好的运营环境,还时不时推出一些刺激政策,比如前些年的汽车下乡和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免,帮助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当2018年大家发现车市增长乏力时,很多业内专家学者就已经开始倡议国家重启购置税减半政策。当然,业内也不是没有不同的声音,有些专家认为这是饮鸩止渴,需要小心对待。元旦刚过,1月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接受央视系列专访时表示,今年将制定出台促进汽车、家电等热点产品消费的措施。他认为,尽管汽车年销量已经接近3000万辆的规模,但还是很有潜力。
消息一出,包括长城、吉利等在内的多家车企股票价格飞涨,足见市场对新政策的期待。因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提到汽车的同时提到了“家电”,所以,业内纷纷揣测,这将是一项类似此前“汽车下乡”的刺激政策,但是究竟会如何落地,现在也没有人能说清楚。
新能源补贴退坡后市场如何应对?
2018年,新能源汽车政策进入补贴过渡期。在当年2月12日到6月11日的过渡期期间,新能源客车享受原财政补贴标准的0.7倍补贴,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享受0.4倍补贴,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不变。去年6月过渡期结束后,续航150公里以下的新能源乘用车不再享受国家补贴。可以说,2018年度的补贴退坡已经将市场上续航里程不理想的车型几乎悉数清除。
那么2019年补贴政策究竟将如何变化?在1月12日,据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订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总的原则是在确保2021年补贴全部退出后,产业不发生大的波动,分阶段释放退坡所带来的压力。退坡是板上钉钉了,关键退多少,需要相关部门仔细拿捏。车企可能很多都在观望状态,想要根据最新的政策制定产品计划,而消费者其实并没有关心具体的政策,只关心最终车辆到手的价格,所以,不管是控制成本也好,提升品质也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永远不会变的经营法则。
双积分政策能否起到预期效果?
2018年整体车市没那么景气,但是新能源市场却是一片火热。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5.6万辆,同比累计增长61.7%,全年胜利收官。能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国家政策的刺激作用绝对功不可没。这其中,作用最大的当属双积分政策。
以前国家只是奖励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现在则是要“惩罚”不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性质变了,企业的压力自然就不可同日而语。对于谁也说不准的积分价格,谁也不敢冒险最后去“拿钱摆平”,毕竟到那时候花的可都是企业的净利润。根据双积分政策,2019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需要达到10%,为了达标,很多外资品牌不得不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这也为中国车市乃至全球车市增加了巨大的推动力。到2019,很多合资电动汽车都将推向市场,消费者或许将迎来新能源汽车的黄金时代。
国六排放标准将如何影响市场?
2018年12月24日,深圳市政府正式发布《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关于轻型汽车执行第六阶段国家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补充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2019年7月1日起,深圳正式执行国六排放标准。这意味着,深圳执行国六标准的时间推迟了一年。除深圳外,全国多个省市也正式宣布将推迟实施国六标准。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计划从很多省市征求意见稿中删除或延期执行,这些举动表明排放“大跃进”行为开始得到重新审视。
作为史上最严的排放标准,国六标准推迟实施,让各大整车企业、发动机企业以及上游供应商都松了一口气。虽然大家都能够理解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心,但是国六车型的研发难度还是要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更重要的是不管是研发成本还是车辆升级成本,最后还是要分摊给消费者。很多消费者最关心的是现在国五排放的车型还能不能买,车企可能也在考虑国五车型的库存车辆什么时候能够卖完,大家都在盯着政策这个指挥棒。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也势必会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里程碑事件。
谁将是下一家开放合资股比的企业?
去年10月,宝马集团官方宣布,宝马计划收购华晨宝马部分股权,将持股比例从50%提升至75%。宝马和华晨已经签署了相关协议,但该交易须经相关部门批准以及华晨中国股东大会同意。1月18日,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召开了特别股东大会,会上批准将华晨宝马25%的股份出售给宝马集团,约63%的股东代表投票赞成这一举措。宝马也成为首家在华合资企业中拥有多数股权的外国汽车制造商。
早在2018年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根据这一措施,自管理措施施行之日起,汽车行业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中国汽车市场获得了更深层次的开放。
其实汽车行业关于取消合资股比限制的讨论由来已久,整体上讲,“放开”的意见还是占上风,这也符合国家扩大开放的基本政策。华晨和宝马算是开了个好头,接下来是谁?尽管已经有很多人在捕风捉影,但是目前并没有确切消息,毕竟这样的决定举足轻重,谁也不敢轻易拍板。
哪些新势力能走上正轨?
2018年北京车展可以说是造车新势力的集体秀场,参展新势力品牌之多让传统车企有些“头晕目眩”。但是事实也证明,冒个泡并不能说明什么,只有把量产车交到客户手上,才算是一只脚正式踏入了造车行业。经过近半年的沉淀,我们发现很多造车新势力没了踪影,还有个别企业已经正式开始交车,比如蔚来、小鹏汽车。可以说,摆脱“PPT造车”这个头衔已经是众多新势力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