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民“关切题”,中国教育如何作答?在刚刚召开的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以“落实”二字为今年的教育发展路径定调。陈宝生说,要针对短板和薄弱环节、突出“卡脖子”问题,攻坚克难,对教育改革再认识、再设计、再深化、再冲锋。
“打硬仗”“打持久战”的2019年,将给百姓带来哪些真实的教育改变?结合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光明日报独家梳理了2019教育十大举措、行动,并邀请权威专家解读分析,让我们共同关注——
●增强德育针对性实效性
解什么: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有待完善,德育与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教材建设需进一步统筹规划,审查制度应进一步健全。
怎么解:研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导纲要》,编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推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使用全覆盖。完成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编审和14个学科非统编教材审查工作。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进行全面体检等。
落实立德树人 整体、系统、全面发力
作者:韩震(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从整体、系统、全面上下功夫。
首先,要真正重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不把立德树人只当作一个口号。各级各类教育部门都要把育人工作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让育人目标统领教育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其次,要系统研究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使不同学段的德育课程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让各个学段之间实现有机衔接,让不同科目之间实现相互配合,让各种教育环节达成育人合力。再次,须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不能简单地突出某一个方面的教育,也不能分割地去进行某一方面的教育。最后,必须注重教育与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配合。有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学校的德育就会更加醇化;学校德育工作好了,社会风气就会进一步优化。目前,家庭教育过度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和劳动教育,但德育和劳动教育恰恰是学以成人的基础,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关注德育目标时,德育的实效性会大大提升。
●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解什么:以考试成绩、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仍较普遍。学校、教师评价中论文数量、科研成果等指标不尽合理。
怎么解: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最硬的一仗”来推进。分类推出评价改革相关举措,形成相对完整的教育评价改革制度框架。健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研究建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改革教育评价 处理好“五唯”与“五维”的破与立
作者:刘振天(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多年来,学校大多形成了一套以分数、升学、文凭、论文、帽子为主要标识的评价体系,此所谓“五维”,对教育发展、人才选拔与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五维”演变成“五唯”,成为评价学校、人才及其贡献唯一标准,进而成为资源分配的唯一标准,严重压抑人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不能因“五唯”而一概否定“五维”。要处理好破与立的平衡,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一是要在承认和继承“五维”评价标准合理性前提下,遵循教育教学根本属性与人才发展内在规律,增加新的评价标准,更新评价内涵。二是要弱化“五维”评价标准的使用,任何评价工具都有其优势和局限,不能片面夸大,也不宜作为人才选拔和资源配置的唯一根据。三是要为学校和师生创造宽松自由自主的空间,使其从狭隘的分数、升学、文凭、论文、帽子评价中解放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学习和创造。
●提高教育质量减轻课外负担
解什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素质教育没有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辅导比例较高。校外培训机构问题较多。
怎么解: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快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中小学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进行全面体检等。
“中小学生太苦太累” 根本出路在提高育人质量
作者:张志勇(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回答好“中小学生太苦太累”这一人民群众最关切、最忧心的重大教育问题。一年来,全国教育系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从制度上解决课后“三点半”问题、清理校外培训与升学挂钩政策等,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