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新疆境內的天山山區積雪深度是呈整體上升還是呈整體下降趨勢?
1月7日,來自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給出的答案是:新疆境內的天山山區積雪深度呈整體下降趨勢。這一研究成果為積雪模擬提供了基礎資料,為水文生態模擬提供了補充資料,也使科研人員能夠更好的認識積雪資源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作為干旱區的“濕島”,我國天山豐富的積雪資源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融雪水是河川徑流的重要補給來源,也直接影響著下游綠洲農牧業生產及生態安全。由於山區雪深記錄時間短,使得區域雪深長期變化的評價比較困難,也給天山山區長時間尺度的氣候變化研究以及積雪雪深動態影響評估帶來困難。
針對我國天山山區積雪雪深百年尺度的變化特征評估這一科學問題,該所李蘭海研究員團隊利用1901年—2014年的再分析資料和1961年—2014年的觀測資料,應用人工神經網絡(ANN)方法,重建了天山地區1901年—1960年雪深數據,分析了中國天山地區過去百年雪深歷史的變化特征。以1901年—1960年、1961年—2014年和1901年—2014年期間月降雪深度的變化,分別作為歷史、觀測和百年尺度周期進行雪深變化趨勢評估。
研究結果表明,天山地區雪深在1901年—2014年的百年時間裡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但不同區域的變化趨勢並不一致,南天山和東天山的積雪深度在這三個時期都有所增加,伊犁河谷、天山北坡在1901年—1960年和1961年—2014年分別為增加趨勢。不同時間尺度下雪深變化趨勢的差異表明,雪深增加的時間尺度不是百年尺度的,而是年代際的。在空間尺度上,西天山和北天山的雪深值較高,而南天山和東天山的雪深值較低。此外,隨著天山海拔高度的增加,重建雪深的增加趨勢更為明顯,但在1000米—1500米海拔高度上雪深的增加幅度較小。(梁樂 朱彤)
(責編:羅天林(實習生)、熊旭)
人民日報客戶端下載手機人民網
推薦閱讀
中國航天:星舞九天“一線牽”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在這顆藍色星球上,人類對浩渺無垠的宇宙充滿好奇。隨著現代航天科技的發展,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能力日漸增強。中國嫦娥四號在奔月旅途中,將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講述地球近鄰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的故事。 【詳細】
中國人來到了太空11月上旬的珠海航展期間,首次對外公開亮相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展區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觀眾,他就是航天英雄楊利偉。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肩負著祖國和人民的重托出征,去探索太空。當指揮員倒計時口令傳來時,楊利偉情不自禁地舉起右手,向祖國和人民敬了個庄嚴的軍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