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险企频繁通过增资、发债“补血”。
近期,国华人寿等险企拟大额增资的消息再度引发市场关注。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17家保险公司合计增资423亿元,9家险企合计发债715亿元。险企通过增资、发债合计“补血”1138亿元。
对比来看,2017年全年险企增资、发债合计仅为637.73亿元,2018年以来截至昨日,险企增资、发债的规模接近去年全年的两倍。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今年险企增资、发债额出现大幅增长,但仍有个别险企因为各个股东不能协同增资,导致增资计划长期被搁浅。一家偿付能力长期略高于偿付能力监管线的中型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公司部分小股东无力增资,大股东虽然想增资,但股权已是持股上限而无法增资,因此增资事宜迟迟得不到解决。
17家险企增资超400亿元
从保险公司的增资来看,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17家保险公司合计增资423亿元。增资的险企包括利宝保险、国寿财险、大地财险、信利保险、泰康在线、众安在线、新华养老、泰康养老、太保安联、中邮人寿、华泰人寿、瑞泰人寿等。
从增资额较大的险企来看,人保财险注册资本由148.29亿元增至222.43亿元,增资额高达74.14亿元;其次是中邮人寿,其已经获批增资额为50亿元。并且,今年7月份,中邮人寿又披露拟增资65亿元的计划。
除上述大额增资之外,偿付能力近年来持续不达标的新光海航人寿,也在今年增资成功。银保监会前不久核准新光海航人寿变更股东和增资方案,原股东海航集团撤资,台湾新光人寿保险减持。同时,核准新光海航人寿注册资本从5亿元增加至12.5亿元,共增资7.5亿元。此次增资或将解决新光海航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持续不达标的问题。
除上述增资已经获得银保监会批准之外,还有一些大额增资“在路上”。
12月3日,国华人寿控股股东天茂集团发布公告称:近日,天茂集团与湖北省宏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宏泰”)、武汉地产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地产”)、武汉市江岸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岸国资”)在湖北省武汉市签署了《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协议》,国华人寿拟以现金方式增资95亿元。
其中,湖北宏泰、武汉地产、江岸国资均为新进入国华人寿的股东行列。公告显示,95亿元增资中,天茂集团以自有资金(含募集资金)现金出资48.45亿元,占增资后国华人寿总股本的51%,持股比例未变,仍为控股股东;湖北宏泰以自有资金现金出资40.55亿元,占增资后国华人寿总股本的9.22%;武汉地产以自有资金现金出资5亿元,占增资后国华人寿总股本的1.14%;江岸国资以自有资金现金出资1亿元,占增资后国华人寿总股本的0.23%。
受“134号文”的影响,今年以来部分险企保费增长乏力,流动性告急,增资成为保险公司补充资本的首选方式。
9家险企发债超700亿元
除增资外,发债也已经成为险企提高流动性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整体来看,今年共有9家险企共发行了10只债券,其中包括保险集团1只、寿险公司5只、财险公司4只。从发行额度看,人保集团为180亿元、人保寿险为120亿元、太保财险两期各50亿元、中国人寿再保险为50亿元、中再财险为40亿元、农银人寿为35亿元、幸福人寿为30亿元、中英人寿为25亿元、英大泰和财险为15亿元。
从发行规模看,中国人保集团发行规模较大,加上集团旗下的人保寿险,发债共计达300亿元。相关公告显示,该债权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资本、提高公司偿付能力以及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提供资本保障。
实际上,发债是近年来险企提升偿付能力水平、现金流水平的最常用的手段之一。2015年1月份,央行和保监会联合下发《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明确了保险公司或集团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具体要求。从此以后,保险公司发债就屡见不鲜。
从数据来看,2015年放开资本补充债后,有13家保险公司获批,累计发债规模801亿元;2016年规模大幅减少,仅有4家保险公司获批发债295亿元;到2017年,这一数字又增加至349.5亿元;2018年截至目前,更进一步增至715亿元。
(责编:李栋、朱一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