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多家险企收缩信保业务信保市场发展空间仍然巨大

2018-11-23 22:30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多家险企对其信保业务进行了调整,一方面压缩业务规模,另一方面调整业务方向,大幅规范业务流程,提高风控级别。而引发信保业务大调整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今年以来暴露出了较多的业务风险,二是部分险企的资本实力有限,限制了其信保业务的进一步做大。

  业内人士表示,在信保业务发展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信保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大数据等反欺诈手段的完善,险企和央行征信系统的对接等工作的推进,险企的信保业务将更加规范,风险逐步降低,信保业务依然是险企发展非车业务的良好选择。

  暴露经营风险

  压缩业务规模

  今年年初以来,部分险企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暴露出较大问题,公司净利润明显下滑,偿付能力受到影响。为此,这些险企采取了压缩业务规模等措施。

  “受大环境影响,市场上消费金融业务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借款业务的整体违约率近期确实有所上升,部分贷款渠道的经营稳定性受到冲击,连带造成了合作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上升,从我公司的数据表现上来看也不例外。由于不同险企经营信保业务的策略和方式有区别,发生问题的程度和性质也会有所差异,但整体来看,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是所有保险公司共同面对的。”一家以信用保证保险为主要业务之一的险企回复《证券日报》记者称。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经济环境是影响险企信保业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同时,业界人士还提及多方面其他原因。例如,某财险公司信保业务负责人表示,信用保证险的首要风险是欺诈风险,车贷和房贷最新的欺诈手段是二押和多押,一车、一房在多家金融机构抵押,高杠杆贷款,抵押物形同虚设。因此,如果保险公司此类业务较多,而对信用风险认识不足,或者相应的风控手段如果没有跟上,其面临的风险就会较大,公司可能产生系统性漏洞。

  除了业务风险引发险企收缩信保业务之外,还有部分险企受限于其资本金而无法做大信保规模,也因此调整了其信保业务的发展方向。

  据业内人士介绍,随着信保业务的发展,其已经介入诸多领域,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包括房产、汽车抵押贷款相关的信用保证保险、消费贷信用保证保险、三农领域的信用保证保险以及工程保函保证保险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的领域已经暴露出较多问题,除了上述抵押贷款类保证保险外,与P2P等互联网平台合作的信保业务也存在较大风险。

  监管趋严

  险企更加规范

  在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等方面,信保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险企在经营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这已经引起监管层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发文规范信保业务的运作,同时,险企自身也在采取多种手段提高风控能力,防范经营风险。

  去年7月份,原保监会发布《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对险企经营信保业务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承保的信保业务的自留责任余额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信保业务的整体规模与公司资本实力相匹配。保险公司开展信保业务,应当关注底层风险,充分评估信保业务对公司流动性的影响,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原保监会指出。

  该暂行办法还对险企与网贷平台合作开展的信保业务,以及汽车抵押类或房屋抵押类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进行了特别规定。例如,汽车抵押类或房屋抵押类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单户投保人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自留责任余额不得超过500万元,单户投保人为自然人的自留责任余额不得超过100万元。

  “随着该办法的实施,行业发展有所规范,部分险企的激进经营行为得到了遏制,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为此,今年10月份银保监会发布开展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专项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险企重点整治在开展信保业务过程中存在的未严格执行上述《暂行办法》要求、规避监管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风险隐患,从源头上遏制信保业务风险,减少存量风险,严防增量风险。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监管的趋严态度,以及部分险企暴露出来的问题,让行业对信保业务的风险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险企纷纷采取多种措施完善风控手段。

  某财险公司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了其防范化解自身经营风险的三大措施。一是依托大数据反欺诈系统,针对不同场景,启动差异化自动风控,立体化接入外部风控工具。同时,建立标准化的信保客户底层数据库,跨项目管理承保客户,积累客户的行为数据。在提升风险控制能力的同时,推动风险和保费更加科学合理的匹配。二是对合作机构制定更加严格的资质准入要求,加强贷中贷后管理,通过对合作渠道和交易主体的风险分层,提高场景控制能力。三是针对存量项目的贷中管理,引入更为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管理细节,提前预防项目风险。

  前景依然看好

  部分险企增长较快

  “信保业务依然是财险公司发展非车险业务的良好选择。”一家财险公司信保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尽管当前险企经营信保业务出现了一些问题,但随着监管政策的规范,险企风险防范意识和手段的提升,未来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市场仍然很大。

  一家财险公司在回复《证券日报》记者时称:“相对来讲,目前我国消费信贷渗透率低,消费金融产业仍处于早期,未来消费金融市场空间非常大,有万亿级蓝海市场。随着大数据的应用和征信行业的发展,信用保证保险将迎来极大的发展。”

  对于当前信保市场的竞争形势,该公司称,目前国内涉足信用保证险领域的保险公司并不多,虽然是竞争市场,但竞争并不充分,信用保证险业务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状态。因此,目前险企发展信保业务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信保业务至少有较大的结构性机会,在符合小额分散特征的消费贷等领域、三农领域以及建设工程合同履约保证保险等领域,险企都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事实上,从今年部分险企披露的相关数据来看,其在信保业务方面也有发力迹象。上半年,众安保险的保证保险保费收入约为8.1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153%。

  中国平安指出,其保证险原保险保费收入由2017年上半年的95.15亿元大幅增长69.85%至2018年上半年的161.61亿元,主要原因是在线保证保险业务模式快速推进。

  人保财险表示,上半年该公司其他险种的总保费收入为127.11亿元,同比增长51.4%。其中,个人信用贷款保证保险、履约保证保险和短期出口信用险业务均实现较快增长。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