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早上五点起,从广州到北京,三千公里,为的是去故宫看一个展。
▲图为故宫博物院供图。
继2009年“卡地亚珍宝艺术展”成功举办十年后,故宫博物院与卡地亚再次联手,发布了 “有界之外”特展。
这次集结了来自卡地亚典藏、故宫博物院以及全球众多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的超过八百件珍品,呈现跨越时间和技艺的界限,跨越文化的重塑力和艺术的创造力。
故宫的门票,当然事先在网上订好。人从东华门入,坐两块钱游览车,到午门下即可登楼看展。
进门,冲到西雁翅楼,第一眼看到的是这个巨大的主题屏风:
▲“灵感中国”展厅的主题图名为“吉祥鸟”,右上那衔花彩凤取自紫禁城皇家收藏“翔凤纹皇后吉服”上,而右下这只钻石凤凰则来自卡地亚典藏“天堂鸟”胸针,双美并望,代表了此次特展后的深义,东西方文化千百年来的互为映照,互相影响,互放光芒。
“灵感中国”,很简单,来自中国的灵感。
其实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卡地亚就推出过一系列的蕴含中国元素的美丽珠宝,比如这只诞生于1919年的美丽的太极坠饰:
▲受中国文化的启发,卡地亚于1919年创作了这款“阴阳”项链。一对球形的坠饰组成阴阳太极图案,每个坠饰上,黑色的缟玛瑙代表“阴”,满铺的圆形切割钻石代表“阳”,圆形切割的红宝石镶嵌在四个套爪中,鲜明的色彩与巧妙的设计,充满了独特的风韵。
来自中国的图案与元素,成为了卡地亚众多高级珠宝的灵感之源。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卡地亚第三代掌门人路易·卡地亚对东方的文化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他把中国的瓷器与丝绸视为优雅珍贵的品味,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珠宝设计师的创意风潮。
早在1908年卡地亚就派出最出色的销售专员一路东行,游历新加坡、西贡、香港最终抵达上海,留下的《旅行日志》更珍藏卡地亚总部。
▲路易·卡地亚的藏书包括这本《中国纹样图集》,集结了很多中式纹样的图集,其中的诸多细节成为很多欧洲设计师的灵感之源,还有朱尔格拉恩泽(Jules Glaenzer)于1908年在香港和上海的旅行日志。
这次特展中最为有趣的部分正是这种东西方的互相对应,你分得清以下这两样东西,哪一样是卡地亚典藏?哪一样是故宫博物院藏么?
▲答案是右图来自卡地亚1927年的桥牌盒。它的盒面嵌螺钿漆画表现的是“渔樵耕读”场景,宝塔造型也和北京皇城四角楼一脉相承。而左图来自故宫博物院藏黑漆嵌螺钿长方盒,是清初展现万国来朝的作品。
如果仅仅通过外观判断,实在很难判断,他们的材料、造型和颜色都太具迷惑性了。
要知道路易·卡地亚是一名狂热的艺术爱者,收集了大量中国的珍宝与瓷器。
你看这只创作于1928年的中国风格化妆盒,它的盖上图案源于路易·卡地亚私人收藏的康熙五彩瓷盘。这次展览中故宫也选了院藏的同时期瓷盘,对比着看特别有趣。
▲左为1928年的卡地亚中国风格化妆盒,右为故宫博物院的五彩仕女婴戏图瓷盘。
确实,卡地亚与东方的缘分匪浅。
当然,除了与东方缘分匪浅,卡地亚与传奇女性的缘份更是深之又深。
“风范见证”部分在午门正厅,进门就是一整面墙的头戴卡地亚冠冕的王室贵族女性,真是蔚为震撼。
▲二十世纪期间,卡地亚获得了大量委任状,享有王室供应商的授权。本次展览汇聚了二十九顶精美绝伦的冠冕,代表了卡地亚冠冕不同时期的经典风格,其中尤为醒目的是英国和比利时的王室冠冕,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和刚刚生下第三胎的威尔士王妃。图为故宫博物院供图。
这就是我五点钟起床奔赴三千里云路想要做的事,去看看我心目中那些只存在于影像上的的传奇女性们曾经用过的传奇珍品。
比如这一串在珠宝界,迄今名气最大的,姆季瓦尼翡翠珠链,而它的曾经的主人更是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倾国倾城的超级白富美。
▲这是我用手机拍摄的传奇珠链赫顿·姆季瓦尼翡翠珠链,年份是1934年,这是一串一定要亲身到现场才能领略的珠链,27颗完美老坑翡翠珠子的幽绿透亮,美得让人屏住呼吸……
关于这串传奇珠链背后的故事真的有一匹布那么长。
一场富贵一场梦
芭芭拉·赫顿
首先珠链的材料,取自一块品质绝佳毫无瑕疵的缅甸原石“湖水蓝”。
在1933年知名银行投资家富兰克林·赫顿,委托卡地亚为这串传奇的翡翠珠链制作钻石搭扣,并将其作为新婚礼物送给自己的女儿、美国最富有女继承人芭芭拉·赫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