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各位高考生,终于解放了!
身边很多刚刚“脱离苦海”的孩子,在考试结束后迅速开启了旅行模式。
经历过一段长期高压生活,换一处环境,无论是感受都市生活的喧闹繁华,还是领略大自然的山清水秀,都是能让人从内到外放松身心的不二之选。
就像不拍戏时的窦骁,基本是消失在公众视野里的。他自己还开玩笑地说:“是因为自己去的都是记者追不到的地方”。
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山顶和山脚的气温差能达到22.8℃。
花了30天,骑着摩托车穿行了整个新西兰,一共是5020公里。
看上去这些行程都是极限挑战,但是对于窦骁来说,身体锻炼带来的疲惫,反倒促成了内心的舒坦畅达。
自从2010年出演《山楂树之恋》后,“谋男郎”窦骁就一直处于聚光灯下,“白天一直需要和别人说话”,窦骁反而看不清自己了。
对于镜头前的持续紧绷,旅行是一种放松的过程,这种时候最容易感受自我的内心。而这些细微的情感变化,往往都能运用到演戏中。
把旅行培养成爱好,窦骁对户外运动的熟稔反而成了一种“专业”的代表。
《楚乔传》里的燕洵是北燕王子,骑马、射箭通通不在话下。而平时训练有素的窦骁,不仅动作标准,还能做到符合边塞王子设定的单手持缰。
每个人选择放松的方式各有不同,有人好动,有人喜静。
去年在《演员的诞生》获得冠军的90后小花蓝盈莹,更习惯用慢节奏的方式来达到卸下全身疲惫的效果。
新年第一天,她先给自己列一个 to do list,计划好这一年要打卡的事,等到年末的时候再复盘,回顾这一年的失与得。
录制新学的尤克里里弹唱曲目,情人节和男朋友曹骏一起打卡大理。
坚持运动锻炼,晋升成为健身房里的马甲线女孩。
陪外公过生日,和家人欢聚幸福时光。
而到了工作中,蓝盈莹的表现也不丢分。
在《演员的诞生》里,和章子怡演了一对戏痴师徒,从一开始见到老师的欣喜慢慢转变为对老师教导的不耐烦,最后坚决不让戏的决绝,即使跟章子怡同台也丝毫不怯场。
可以看出,像蓝盈莹这样张弛有度、有规划性地充实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工作生活可以双赢。
演员在片场之间奔波,切换角色不断地向外掏,把自己压榨到极限,呈现在表演中的效果,观众一目了然。 只有把生活当成老师,去享受,去感悟,才能展现出真实自然的表演。
蓝盈莹曾经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过,“我的职业是演员,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黄磊在《向往的生活》里也曾说过,人越来越有烟火气是好的。这样你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也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
演员是个需要长时间投入和高强度输出的职业,如何能在饱和的工作中寻找契机,卸下负担,再轻装上阵,这个过程尤为重要。
这几年王凯在电视荧幕上露出的越来越多,但很多人并不了解,成名前的等待期有多难熬。
当年,王凯辞去“新华书店”的铁饭碗,义无反顾考中戏。
接受了四年专业教育后,面临的是毕业即失业的打击。
应届生就业难的问题,海清也遇到过。
她在接受《立场》的采访时说过,自己刚毕业时什么戏都接不到,在出租屋里,就每天看书看电影运动,为每一个机会做好十足的准备。
王凯24岁才接下《丑女无敌》。
陈家明之后,无数个同质化角色找上门,王凯一一拒绝,继续等。
32岁演《北平无战事》,第一次被观众熟知。
这个机会王凯已经等待多时。
正是沉得住气,才有了后来《伪装者》里的明诚,《琅琊榜》里的靖王。
工作机会来临时,王凯会紧紧抓在手里。
但工作之余,他的心态是非常松弛的。王凯喜欢书,对书店更是情有独钟。
在北京上学时,同学逛街,他逛书店。古城区边那家“老书虫”,王凯是熟客。
到了南京,他又去打卡先锋书店。
第一次去伦敦,王凯直奔考文特花园的斯坦福书店,这家专做地图的书店还出现在福尔摩斯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里;
作为球迷去阿根廷旅游,比足球更吸引王凯的是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雅典人书店,这家书店前身是光明大剧院,当地的地标建筑。
慢慢地,王凯成了书店内行。
在书店里心无旁骛地看书、挑书,静到仿佛时间停滞一样,这成为王凯消磨时光、放松减压的方式。
战略上松弛,战术上紧绷,享受旅行、音乐和阅读带来的畅快愉悦,这才是应对生活和工作最积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