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先森
端午节,很难不想起屈原。
或许是因为他,我们才有三天小长假?
又或许,屈原跟端午节和粽子根本没半毛线关系?
这些问题暂且不讨论,我们先来看看被流放的屈原的一生。
01
屈原的前半生,是幸运的。
公元前340年左右,屈原出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
那时候,楚宣王去世,楚威王即位。
这父子俩,共同经营出了楚国最鼎盛的“宣威盛世”,直接威胁到年轻气盛的秦国。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三户,指的是楚国的三个大氏,也是楚国的政权掌控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姓——芈。
我想,若不是因为《芈月传》,很多人是不会念这个芈(mǐ)字的。
话说回来,那时候的“姓”和“氏”是分开的。
同族一个姓,社会地位不同,才有不同是“氏”。
屈原厉害的地方在于,屈是他的“氏”,其实他跟楚国王帝一样,都姓“芈”。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而不是芈原。
跟王帝同姓的屈原,天生就是贵族中人。
跟今天千万考生奔赴考场不同,在没有高考的年代,当官就靠拼爹。
屈原出身好,又有才华,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楚国的左徒。
左徒,相当于王帝的左膀右臂,跟今天的副总理差不多。
屈原值得炫耀的资本可不仅是官职,主要还在于颜值。
他少年时代便英俊不凡,大概长易烊千玺这般模样。
《思美人》易烊千玺饰少年屈原
从《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又可以大概揣摩屈原的样貌。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面如冠玉,目若朗星,美男子一枚,衣品也绝对比别人好,引领楚国时尚潮流。
屈原的帅气和自恋,近乎狂妄:
众女嫉余之娥媚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意思是,女孩们爱慕我的容颜,又得不到我的宠幸,才会因爱生恨,说我风流不检点。
言外之意是:帅是我的错吗?
还有一次,少年屈原去旅游,因为太美被一群人驻足围观。
就跟现在小鲜肉走到哪,被粉丝追到哪一样。
这是得有多帅啊。
《思美人》马可饰青年屈原
02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靠才华。
这话用在屈原身上,最合适不过。
才二十出头,他就开始着手改编了楚国民间祭祀乐歌,编录为《九歌》。
青年屈原,背负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名声和压力。
当时“战国七雄”的形势是,曾经最大最强的楚国逐渐衰落,新锐势力秦国迅速崛起。
秦国虎视眈眈,吞并六国志在必得。
落后就要挨打,楚怀王和屈原眼前只有两条出路:
一是联盟抗秦,二是变法图强。
素来爱民如子的屈原,拿着冲锋枪冲在了这两条路的前方。
先是出使各国,召开轰动一时的G6峰会,试图说服各国首脑联盟抗秦,推举楚怀王当盟主。
大会并没有达成共识,首先站出来捣乱的是来自魏国的张仪。
这个张仪,跑去投靠秦国,到处破坏G6友好合作关系,还靠一张嘴皮子游说G6加入秦国。
楚怀王和屈原
时光匆匆,此路不通,屈原只能实行B计划:改革变法。
搞了三年变法,把楚国的旧体制改了一个遍,也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
屈原没能逃过被益集团谗陷、打压的命运,惨遭降职流放。
位高权重的左徒,被贬为三闾大夫,管文化和教育,没什么实权。
后来虽然得到了平反,但很快又被流放江南。
这一次,一直流放到他生命的终点。
杜甫在怀念李白时说过一句话:文章憎命达。
意思是说,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这话又何尝不是对屈原的总结呢。
在流放途中,失落又愤懑的屈原写下了将近2500字的长篇抒情诗——《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即使记不得《离骚》写了什么的人,看到这些金句仍会心头一震。
只因想起了中学时代最怕看到的那句:阅读并背诵全文。
03
中学时“阅读并背诵全文”的《离骚》究竟有多厉害?
我们先从“楚辞”讲起。
屈原在文学史上很大的贡献在于,他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楚辞。
简单来说,楚辞就是带有“兮”字的诗歌体裁,比如我们熟悉的这一句: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因为楚辞的发源和最高成就都是《离骚》,所以楚辞也叫“骚体”,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很是“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