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搜已经挂了一周,今早又有#马思纯生图精修对比#、#奚梦瑶照片倒过来看#、#章子怡亮相红毯# 等新闻刷榜,你戛纳也是热闹。
真正带作品来的,只有刁亦男导演的《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组,上周六戛纳首映后普遍获得好评,就连《低俗小说》的导演昆汀现场看了也带头鼓掌。
戛纳电影节,对于我们的女明星,就是一场漫长的红毯比美battle。
除了她,那个霸气的身影。
说她是本届戛纳外国影人最期待看到的女演员,没人敢异议。
说的就是巩俐。
7次入围戛纳主竞赛,累计18次戛纳之行。就是看巩皇和71岁法国音乐家丈夫秀恩爱也行啊,老年爱情也是甜到粘牙。
话说回来,翻开巩皇的履历,发现她拿奖拿到手软,奇怪的是,没拿过戛纳影后。
不应该啊。此前,华语女演员里也只有张曼玉拿过一次。
所以,华语女影人拿戛纳影后为什么这么难?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看一看巩俐与戛纳影后失之交臂的几个瞬间。
先跟大家科普一下戛纳是怎么评奖的。
众所周知,戛纳电影节是欧洲三大电影节(戛纳、威尼斯、柏林)里艺术性最高的,竞争也最激烈,每年杀入主竞赛的都是狠人&狼片,最后评奖也是撕杀的头破血流。
就是“分猪肉”,也很难分啊,谁是猪蹄谁是猪尾巴,每个奖项花落谁家,真是令评委头大。
以本届主竞赛单元为例,戛纳选片主席福茂从几千部报名的影片里选出21部入围,评委会9人团,一般是导演+演员,今年是《鸟人》的导演,“墨西哥三杰”之一的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担任评委会主席。
他们会和媒体一起看片,评奖前一天没收手机,集中开会讨论。几轮battle下来,针对奖项投票,要么是分猪肉平均着给,要么是一个片子给很多奖,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两个。
竞赛都是影片竞赛,至于给什么奖其实还是看评委心情,有自己地区的片子的一般都会为自家人争取。比如去年荣膺金棕榈的《小偷家族》,就有传是张震“出了不少力”,和主席“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battle下了这个大奖,让是枝裕和成了“亚洲之光”。
2
说回巩俐。
1987年,初次演电影的她遇到了初执导筒的张艺谋。然后,携手出道即巅峰,《红高粱》一举拿下华语电影第一个三大最高奖,柏林金熊奖。之后就一路开挂,《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90年代,巩俐咔咔10部电影入围三大。
这其中,最厉害的就是93年拿了金棕榈的的《霸王别姬》。
华语片投欧洲三大电影节,文艺和风格化是戛纳的菜,如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政治正确、社会议题去柏林,如王小帅的《地久天长》,威尼斯介于两者之间,如贾樟柯的《三峡好人》。
时间上也有讲究,柏林最早,2月评奖,然后5月是戛纳,最后8-9月是威尼斯。
一般来说,啥时候完成就赶哪趟,当然也有厉害的直接瞄准戛纳。淘汰了再投下一个,三大电影节入围一个,就不能再投下一个,“分猪肉”,人人有份嘛。
戛纳门槛是高,但另两个也没有那么好拿,华语片投三大,就像田忌赛马,选对“对手”很重要。稳赢的去威尼斯或柏林,最强的才去戛纳。
既然是一桌好菜,就要上对桌。巩皇错失影后,其中一个原因是,作品投奖战术有误。
提问:《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风月》、《荆轲刺秦王》有什么共同点?
答:都是巩俐演的,全是大导,不是张艺谋,就是陈凯歌。
结果呢,前三个去了柏林和威尼斯,分别拿了一个金熊,一个银狮,一个金狮加一个影后,后三个剑指戛纳,只拿了两个技术大奖(ps 表彰摄影和美术风格突出)。
不说对评委,就是对观众来说,后三个也不是巩俐同时期最好的代表作,甚至有人一部都没看过。
以《风月》为例,当年她没有battle过的,是提名奥斯卡影后的,英国女演员布兰达.布莱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