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黄河大合唱》我们都会很熟悉,因为这几乎是学生时代合唱表演的必选曲目,但提到它的作曲人冼星海,或许很多人就没有那么熟悉了,甚至还会以为他只作过着一个曲。
如果你是这其中的一员,那么推荐你一定要去看看这部《音乐家》。
这部影片由中哈联合制作,讲述冼星海因任务流落异国他乡坚持创作直到客死异乡的一段往事,是之前我们在任何有关冼星海的作品里都没有看过的故事。画面饱满、情感细腻、表演高级、配乐恰到好处,不管从任何角度去解读,都能够有所感悟。
电影的最开场几分钟,展现的是战争的喧嚣与残酷。高空掉落的枪弹、慌乱逃窜的人群、小女孩与妈妈的逆流奔跑以及冼星海立于人海中的悲悯,恰到好处的画面展示牵动着观众的心,也让人又一次感受到任何意义的战争都是可耻的。
随后切入主题,化名黄训的冼星海正式开启了他的异国漂流。
战乱的年代,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民不聊生,当冼星海终于抵达阿拉木图之后却发现这里的剧场早已人满为患。没有食物来源,也没有栖身之所,换做是常人恐怕已经屈服于现实的磨难。
但冼星海没有。
他躲过管理员的驱赶,找了小角落栖身,并坚持着自己的创作。正是这份坚持与努力,让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好友兼贵人——同为音乐家的拜卡达莫夫。
同为音乐家的惺惺相惜,让拜卡达莫夫第一眼就认可了冼星海的才华。
他让冼星海留在剧场栖身,又请他到乐队拉小提琴,还把自己为数不多的食物分享给他,后来又安排洗星海住进自己妹妹家,帮助冼星海进行创作。也正是因为如此,冼星海才能留下更多的作品。说他是冼星海异国漂流的贵人,一点也不为过。
如果说,拜卡达莫夫给予冼星海的是艺术灵魂的互助,那么达娜什一家给予冼星海的则是亲情羁绊。
初相遇时,达娜什并不是很能接受这个异国男人的到来。不安全和有是非都在达娜什的顾虑之中,但善良还是让她同意了冼星海的入住。从防备到卸下忌惮再到互相尊重,达娜什和女儿渐渐认可了冼星海的存在,并把他当成最亲的亲人。
冼星海也有将对亲人的思念寄托到达娜什一家,他与达娜什女儿的相处模式,很多时候都让人想起远在国内孤独成长的冼妮娜。
不是一家人,却有着超脱一家人的亲情,这就是它最打动人的地方。
因为主打的异国流浪的历史,所以关于冼星海妻子女儿的画面并不是很多,但每次出现都分外动人。袁泉的几场戏,要么是热泪盈眶,要么是已经哭了出来,台词不多,但足够感人。
最后一定要提一下的就是这个外国小女孩,妥妥的戏精本精,还是被胡军老师盖章认证了的。跟大人对戏毫不露怯,哭戏调皮戏都表现的恰到好处,完全印证了那句话:演戏的时候,千万不要跟小孩子比自然。
电影里还有一处比较动人的地方就是,冼星海在边境线被扫射以及后来孤独的凝望,明明翻过去就是故乡,却没有办法上前一步。这绝对是异国漂流最让人绝望的时刻,而冼星海承受着,还成就了自己,这就是他最伟大的地方。
如果你想更了解冼星海这个人,那么一定要去看看这部《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