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关于当代年轻人奇特消费观的话题喜提热搜。大抵是说很多人对于500元的口红、5000元的球鞋哪怕买来闲置都可以毫不手软,但对于十几块的影视会员月费却立马抠成葛朗台。在大家的欢乐热议中,这样的消费观就像是一种自嘲,但笑过之后,也的不得不让人反思,数字内容就真的这么不值钱吗?
其实不仅是在线影视,在线音乐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前不久,周杰伦的音乐从免费曲库调整为会员曲库,也就是说,需要在音乐平台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收听。这自然掀起了“免费党”的不满,更有言辞激烈者炮轰周杰伦能有那么多粉丝靠的就是音乐,如果不让人免费听,怕是不想红了。
不过,更多理智的声音还是对这样的调整予以了肯定和支持,“周杰伦歌迷网”、“周杰倫國際後援會”公众号更是接连发文,不仅举例列出收费后周杰伦毫无动摇的乐坛地位,对于付费背后的意义而已进行主动科普,还有知乎网友呼吁“别拿理所应当的事做文章”——归根结底,为音乐付费,不仅是最基础的音乐消费行为,更是对音乐创作者的基本尊重。
为什么要音乐付费?良驹劣马一线之间
在“周杰倫國際後援會”看来:“为周杰伦的好音乐买单,我们都觉得值得。杰伦的歌曲已经陪伴了我们那么长的岁月,当年欠下的CD终于可以做一定的弥补,就像是在感谢他一直以来的陪伴和懂得。”
作为与数字音乐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多数80、90后都深切地感受着数字音乐这把双刃剑的力量,一方面,其零门槛的获取方式拓宽了大家的音乐眼界,但同时滋生出的市场乱象也狠狠地挫败了音乐创作者的士气。在国内版权环境被盗版钳制的那些年,不仅是周杰伦,我们已不知欠了多少好歌手的CD,接踵而至的更是毫无营养的快餐音乐的横行。但还好,在国家政策的及时推出,以及数字音乐平台等环节的积极响应之下,市场的版权规范逐渐重回正轨,用户的音乐版权意识也空前高涨。而不断强调版权、要尊重音乐人的劳动果实,更大的意义也在于提醒大家,良驹和烈马就在一线之间,不要退回那些音乐环境失控的黑暗时刻。
花钱听音乐真的不值吗?算笔账就知道了
或许真是因为在免费音乐时代呆得太久而淡漠了音乐的生产成本,但无论如何,转变需要从我们自身做起,而最直观的方式就是正确认识到,为听歌我们究竟需要花多少钱。
正如电商的诞生帮我们省去了需要分摊的店铺、人工费用。在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数字时代,最大的优势就是压缩了用户的支出成本。回想实体时代,人们要获取音乐(包括盗版)需要走出家门,花费至少15-20元不等的价格购买一盘容纳20首左右歌曲的磁带或CD,同时听歌的场景也往往因为载体而被限制在了家里,这虽然会增强听歌的仪式感,但很明显是不够便利的。
而如今,用户获取正版音乐只需要在数字音乐平台上购买会员服务,15元一个月的会员就可以听到数以千万计的歌曲,无损音质也与曾经相比有巨大提升,同时会员也有类似与明星见面、购买周边优惠等多重配套福利,评论区的留言也让用户可以更便利地与创作者互动甚至与同好交流。可以说,当下用户的音乐消费现状与过去相比,成本大幅下降,而体验却明显提升。尤其是在多元丰富的体验带来的成本分摊中,听歌也迎来了最优惠的时代。
对于这一点,周杰伦的歌迷看得格外通透:就像很多年前的出租光碟一样。我们开通会员,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在租用歌曲收听,时间期限截止,就需要归还;而单曲、专辑购买,则是买下所有权,完全归于个人。“周杰伦歌迷网”也表示,开通了会员不止是可以听周杰伦的歌,其他收费歌手的歌也可以听。而这样简单而低廉的支出,对于周杰伦和所有音乐创作来说,就是继续创作的经济和精神支持。
从盗版到正版再到付费,对于一个健康的音乐生态环境来说,每一个阶段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定的过程来沉淀,是用户意识的调整过程,也是内容提供方寻找服务辅佐的过程。而从很多“免费党”的反应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并非对版权有何抵抗,只是出于对突然收费的不习惯。
一切都在向更好的方向前进。未来,或许还有更多免费音乐向付费曲库转移,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为音乐的投入成本也会越来越“划算”。在沙漏的翻转过后,大家也会越来越习惯用微小的付费行动,去合力构建生机勃勃的音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