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又到了金像奖一年一度的颁奖礼。
看到谢霆锋、吴彦祖、冯德伦和李灿森合体跑出来的时候真是感触万分。
为什么呢?
因为这四位在二十年前一起演过一部港片叫《特警新人类》,当时这四位都是新人,而现在,他们已然成了电影圈的中流砥柱。
谢霆锋是谈了很多恋爱而且结了一次婚生了两个娃又离了一次;冯德伦娶了大美女舒淇,两鬓也有星星白发;帅出天际的吴彦祖发际也已上移;倒是当年最不打眼的李灿森,因为胖了一圈,反而有了一点明星气象……
当然,最最感概的,是居然一眨眼,就二十年过去了。
突然有点任性地想怀旧。
人老了才明白,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那些被遗忘的瞬间。
2002年,17年前,纸媒还算红火,香港娱乐圈新闻还算顶流……于是,有了第一次“我在金像奖现场”。
▲当年的采访证就是一张简陋的硬纸,后来才用塑料封胶。
金像奖采访申请很简单,官网下载报名表,发传真,然后还打了个国际长途电话确认。
困难的是如何给报社省钱。从深圳罗浮过关,好不容易找到同行帮忙预订的住处——文汇报招待所。(如果告诉你帮忙订房的是后来名满天下的卓伟,能不能增加一点点击量?)
第一次感受到了香港的压抑紧迫感,这种心理落差就像是“凌凌漆”从丽晶酒店来到了丽晶大宾馆——
那些年,每年3月,如果是香港贸发局邀请你来报道香港影视娱乐博览会,你住的是会展中心旁边五星级酒店100平米的无敌海景房;(不要羡慕,后来我们住过的湾仔维景酒店因为甲型H1N1把所有客人隔离了7天)
但到了4月,报社出钱采访金像奖的话,你的选择基本是民宿。
我仿佛又置身于百德新街的宏发宾馆:
那还是港币汇率高达1.2的年代,不到10平米可以挤下三个人,我们窝在床上写稿,互相争夺网线,而楼下就是大牌聚集地潮流中心,还有陈冠希的潮店……
随便一家茶餐厅例餐都30多元觉得好贵,现在才发现别人还差不多是这个价格,而内地物价已经翻了三倍……
颁奖前要到金像奖协会取采访证。第一次按图索骥,来到尖沙咀柯士甸路的办公室,又震惊了。
习惯了内地金鸡百花的排场,你以为找到的是假组委会——大名鼎鼎的金像奖就蜗居在这格子间里?
直到看见张同祖(当时的金像奖主席)坐在另外一个格子间里,才打消了疑问。(后来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