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贾玲回应口红色号的话题,稳稳地挂在了热搜榜的首位。
谁能想到,许久没上热搜的贾玲,这次竟然是以美妆博主的身份?因为在某节目中的唇色引起大家的热议,随后,贾玲大方地分享了自己的口红色号。
结果大家的关注点都跑偏了,原来绝美唇色的秘诀是:嘴唇得出点血。
而话题下面的相关热门,仍然是只要贾玲上热搜,就会重新被搬出来一次的和宋仲基的cp视频,应该没几个人没看过这个吧?
贾玲是出了名的万能cp,凭一己之力,养活了某视频网站诸多博主。
不过拉郎配不是啥新鲜事,为啥就贾玲独领风骚?
网友总结了两条原因:1、胖女孩儿对粉丝构成不了什么威胁。2、高情商带来的“好感滤镜”。
贾玲以前是班花,瘦且漂亮。但是和沈腾是军艺校草一样,大家知道的时候震惊之余,更多的是觉得喜感。
贾玲刚开始做相声演员的时候,是花瓶的角色。大多是在家庭生活中不如意的小媳妇,每天扮地特温柔贤淑,不能大声说话,也不能在舞台上做夸张的角色,偶尔捧两句哏,毫无存在感。那时她看不到希望,也曾想过是不是应该放弃。
几乎没有女孩儿说相声。一方面是行业的特殊性,涉及到家庭、伦理、自嘲等等。作家池莉曾经说过:“说相声经常需要插科打诨、嬉皮笑脸、装疯卖傻,男人们做做,开心、潇洒,是一种风度,女人来做,好了,完全是傻大姐一个。”
另一方面是固有观念,大家不太喜欢女孩儿出来说笑。就像贾玲自己说的那样:“你找男朋友,你会说我希望这个男孩子幽默、孝顺、善良什么的。你不会讲我想找这个女朋友,首先她要有幽默感。”
在这样大环境之下,贾玲知道自己得找一条出路,于是她提出了“酷口相声”。和传统的相声相比,“酷口”更注重表演,更活跃,更搞笑,丰富了舞台表演的空间。《大话捧逗》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而贾玲逐渐发胖的形体,也与“酷口相声”的形式相辅相成,为她的作品增加了更多的喜剧元素。
“花瓶”碎了,贾玲出来了。
但贾玲变胖,倒不完全是为艺术献身。她开玩笑说一直以为自己是偶像派,第一次发胖其实是为了减肥。
贾玲24岁生日的时候,想送自己一个礼物,最后决定送一个两位数字体重的自己。为此,她花了一个月减肥,从125斤减到98斤,结果因为免疫力太差的原因,不光体重反弹了,还浑身过敏。
从那以后,贾玲的身体留下了毛病,如果没有按时吃饭,她的脸上会起红斑。贾玲安慰自己说:“老天爷让我这样,那就吃吧。”
不过虽然嘴上这么说,她的心里还是琢磨过减肥的事儿。但又害怕减了肥,观众会不会不喜欢自己。一来二去,减肥就耽搁了下来。
贾玲自己心里的坎儿是过去了,姐姐贾丹却感到恨铁不成钢。贾玲27岁的时候,除了体重在增加之外,其他的地方仍没有太大起色。
有一天,贾玲在家里上厕所,姐姐在门口看着她,问她这样怎么对得起家里人,一脚把她踹在了地上,爸爸也不敢吱声,最后还是姐夫进来拦了一下。
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姐姐就一直扮演着母亲的角色,为她操着各种心。
贾玲小时候家境贫困,一家四口住在离市里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大山里,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姐姐贾丹带着妹妹学表演,倒不是为了她以后能大红大紫,只是希望妹妹能有个吃饭的手艺。
但是在表演这件事上面,贾玲显然比姐姐更有天赋。她从小就活泼大胆,是个孩子王。经常领着大家一起爬树、掏鸟窝……十二三岁,就和爸爸学开拖拉机,看得妈妈和姐姐心惊胆战。相反,姐姐贾丹性格温柔细腻,也没有贾玲的那股想红的劲儿。
2000年,高中毕业的贾玲来到北京,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经过一轮轮的比试,贾玲败下阵来。但是她没有回湖北老家,选择留在北京当服务员。
第二年,贾玲报考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表演专业,为了保底同时报了相声表演。虽然两个专业都考上了,但是妈妈阴差阳错地给她报错了专业,最终上了冯巩和中戏合作的“相声大专班”。
当时,24岁的姐姐也收到传媒大学的通知书。可惜家里无法同时负担两个孩子的学费,最终姐姐选择留在家里:“两个人都在北京太危险了,家里要有人。”
没想到的是,贾玲才刚入学一个月,妈妈就意外去世了。从此,贾玲的快乐永远都缺了最重要的那一角。
贾玲红了之后,参加了一个综艺节目,导演组想拍点她臭脸、耍大牌的素材。于是在采访环节中,编导拿贾玲的母亲做起了文章,第一句话就是问贾玲的母亲是不是去世了,又不依不饶地问她心里难不难受。
结果贾玲直接回怼:“你妈死了你难受吗?”于是节目效果有了,贾玲被骂了。
事后节目负责人一直在给贾玲道歉,表示可以帮她洗白,但贾玲拒绝了。
虽然姐姐经常开导贾玲,不要总是活在忧伤里,因为妈妈看得见。但彼此都知道,妈妈的去世,是姐妹俩心中永远都无法弥补的遗憾。
毕业后的几年时间里,贾玲的事业一蹶不振,经济上的窘迫更是雪上加霜。当时她租了一个大杂院,要自己倒尿盆儿的那种,贾玲倒是乐观,没事,王菲不也倒过嘛。
偶尔有朋友来找贾玲,看到家中况景,调侃说:“狗进去都只能上下摇尾巴”,因为左右根本施展不开。
但这还不是贾玲最落魄的时候,她后来因为没钱交房租,被房东赶了出来。走投无路之际,用身上唯一值钱的随身听,换了20块钱,吃了一个星期的面条咸菜。
当时姐姐每月八百块,给她邮五百,觉得绰绰有余了。但实际上,那点钱对于北京的生活来说,不过杯水车薪。后来姐姐一直后悔,没能在贾玲最困苦的日子,给她更多的钱,让她生活的宽裕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