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姐说
一篇缺失“男主角”声音的“离婚记”。同时被遗漏的,还有男主罹患肾萎缩的重要事实。
上周日开始,咪蒙解散公司的消息和微信公众号《时尚先生》刊发的《解散了婚姻之后,咪蒙也解散了公司:咪蒙离婚记》持续发酵。
(图片来源于《时尚先生》公号,由《时尚先生》杂志为咪蒙拍摄)
我的朋友圈里,很多人都转了这篇文章,几乎每个人在转发时都添加了一小段自己的点评。而在这篇文章的末尾、在微博上,也是各种评论声音。
的确,这篇文章传递出的各种“复杂讯息”,是会让人很有话想说。我也不例外。
但我更想从被这篇文章选择“遗漏”的事实与视角开始说起。
01
我是学新闻出身,从在大学接受新闻专业教育的第一天开始,我就被教导这样一个理念:新闻要以事实说话。而记者/编辑/媒体的新闻伦理与素养的高下,也全在如何处理“事实”。
因为,从来都没有完全“客观的事实”。所有我们看见的、读到的“事实”,都已经是“主观”解读和消化之后的“事实”。
而读者们所看到的“事实”,更加是被记者/编辑,及其所属的媒体,主观筛选之后,再以一定的逻辑“组装呈现”的“事实”——对“事实”片段的不同筛选与组合,不同的呈现方式,直接决定了“表意”上的巨大差异。
一个媒体人、一个媒体,在报道一个人物或者一个事件时,最起码的新闻伦理与职业素养是什么呢?
独立、中立、公允、平衡。
那么,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来来看这篇《咪蒙离婚记》,它最大的问题和失范在哪里?
在冠名以“离婚记”这样一个注定牵涉离婚男女当事双方的专题报道里,完全地缺失了来自另一方当事人、及当事人身边人的声音。
(图片来源于《时尚先生》公号)
整篇文章所选择的采访对象,都是咪蒙及与咪蒙有紧密利益关系的人,比如她的母亲,她的前合伙人、前同事。
而作者,也完全没有交代,自己是否至少曾经试图采访过当事人——如果试图采访过,即便当事人罗一洋不愿接受采访,但这样的表态可以告知公众,作者(与背后的媒体)都已经做出过追求“公允、平衡”立场的努力。
事实上,这是媒体业内通晓的基本准则与通行做法。并不是多高的要求。
前《南方都市报》资深媒体编辑出身的咪蒙,不会不熟悉这一基本准则。
这篇可以预见必然10万+的文章作者及其所属媒体,也不会不知道。但很遗憾,它完全放弃了这点起码的“职业基本要求”。
02
在一篇主要经由咪蒙及“咪蒙方”提供的“事实”和“视角”所组文攒成的“离婚记”中,我们看到,有些事实被“选择性地遗漏”了。
比如,在咪蒙的表述中,她对丈夫罗一洋的爱消失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罗一洋没有事业心、甚至没有上进心,导致不断追求事业进阶的咪蒙与他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
而咪蒙那个著名的“五万”前助理杨乐多,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然称罗一洋“喜欢做一个’废物’”。
曾经的罗一洋与咪蒙,那时的咪蒙还是一枚灵秀少女。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追求事业成功,咪蒙的“代价清单”上,有健康、身材。她一度患上暴食症,一个晚上能点五六次外卖,短期内胖了30斤。后来凭借强大意志又短期内减肥成功,以“青春美仙女”形象复出,并在旗下公号上高调亮相和宣传。其首次大型读者见面活动后,因“修图”严重失真问题,一度引发热议。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不去评判咪蒙与杨乐多的描述和观察,但如果我是采访者,我还会多问几个问题:
导致两个人没有共同语言的主要问题,的确如咪蒙所言,因为两个人在事业/人生追求上的不同步吗?有没有其它原因?
从罗一洋视角看出去的婚姻危机,又是怎样的?
比如,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
当马凌不可逆转地、顶着巨大非议地成为了“咪蒙”,追求“老庄”,“淡然脱俗”的罗一洋,是否曾有过巨大的失落与不适应,对眼前这个“咪蒙”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从曾经颇灵秀的马凌,到今日无论是着装气质还是修图风格已经彻底“网红风”的咪蒙,她是否已成为罗一洋眼里“熟悉的陌生人”?今日的咪蒙,又是否还认得从前的马凌?
再比如,文中的咪蒙用含蓄的语言暗示罗一洋在她提出离婚后,做了“不公平”的财产分割要求,让她觉得“他也是个普通人”。
在细节不全,同时又只采用一方给出的带有引导性的描述时,文章所试图传递出的潜台词,是明显对男方不利的——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当事人应该就此做出详细描述,这是他们的私事。
但起码,这篇文章在不惜力气描述咪蒙的各种“病”和不容易时,是否也应该说一下当事另一方罗一洋的重病?
在财产分割这个问题上,罗一洋的病——肾萎缩,本应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提,或不提这个重要的事实,对读者造成的影响,恐怕差别巨大。
而提了这一点,在读者去分析罗一洋“老庄”、淡然”的心态,以及他因何做出不工作,全职在家照顾家庭的选择,也会多出更多的理解与同情,至少是多了考量因素与维度。
以咪蒙对人性的了解和操控手腕,她,不会不知道。
曾经,为了用“苦难爱情”博好感和同情,她是这么在文章里写的——
“
然而,这个人生病了。
医生说他的肾在萎缩,也许以后要换肾。
他很担心,因为要长期治疗,需要一大笔钱。
我说,没关系,你老婆啥都不会,就是会赚钱!你负责养好身体,我负责养你。
虽然世界特别操蛋,厄运随时可能降临。
但我相信,爱情具有超大的能量,可以打败一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再来看这段文字,当年的浓情渲染,对比于今日的只字不提,是不是让人觉得很讽刺,也很寒凉与齿冷?
我不知道采访的记者是否知道这样的细节。
由于记者没有采访过另一位当事人或另一方代表,如今的文章里没有呈现这一点,有两种可能:
一是知其有而故意不写,这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共谋的结果;
二就是,采访者采访前有没有做足够的功课,在采访中也被采访对象们“集体屏蔽”了这一重要事实。
作为一篇深度报道,无论是出于哪个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偏颇”,都很失准则、很失范。
03
记者与把关审核的媒体失范,是选择的结果。
咪蒙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这次报道,面对和反思自己的离婚以及各种,也是选择的结果。
在《咪蒙离婚记》的文末有一条评论,点赞排名第二,我很认同。
“
郎平教练离婚后,媒体都想知道内幕,她的自传书的作者也想让她在书里爆料,郎平教练的回答一直都是:“这样对他不公平,因为我有太多面对媒体的机会,而他没有。”
”
高下立现。
对媒体讲述所谓离婚内幕,和跟自己的闺蜜、好朋友吐槽发泄,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是私密范围的话语,大家能理解一个人不能什么都憋在心里,但前者却是人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有意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