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海滨的一条小巷里,有一家叫“文香旅馆”的小店。
小旅店虽然不起眼,但在北戴河,只要你提到它的名字,当地人几乎都知道它在哪,怎么走,有什么故事。
有的人甚至还会告诉你,北戴河有“三宝”:碧海、金沙、文香嫂。
文香嫂,原名郭文香,也就是这家“文香旅馆”的主人,当地的一个普通农民。
30多年过去了,她开旅馆没赚到什么钱,却救助了100多条想要跳海轻生及离家出走的性命。
她的“文香旅馆”就像一个小戏台,30多年里上演了一幕幕人生百态、世间冷暖。
01
1984年的夏天,郭文香听说在海边开旅馆能赚钱,就腾出了自家的几间平房,成为当地第一批办“民宿”的人。
朴实的郭文香给小旅馆起了一个朴实的名字,文香旅馆。
开张不久,文香旅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这位姓康的姑娘面色苍白,闷闷不乐,简单的行李中还携带着一本《青春之歌》。
夜里,郭文香发现姑娘不在房间,急得她立马去海边找人、派出所报案。距旅馆10公里远的派出所,郭文香来来回回跑了七八趟。
苦苦寻找了四天,郭文香终于在海边找到了这位姑娘。由于几天没有进食,姑娘已经晕倒在海边了。
郭文香把姑娘带回旅馆,煮了一碗热汤面,亲眼看着她吃下去。
吃完,姑娘躺在文香嫂肩膀上使劲哭,郭文香也忍不住哭了,两个人抱在一起哭。
原来,姑娘因为家里穷,父母用她给哥哥换媳妇,把她许给一个瘸腿的中年男人。她不愿被包办婚姻,就离家出走来看一看大海,想要像《青春之歌》里的主人公林道静那样,投身北戴河结束生命……
好在姑娘心有不甘,在海边徘徊了几个夜晚而没有迈出那一步。
康姑娘的不幸遭遇,让郭文香心疼得潸然泪下。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姑娘被接回家中并办了退婚手续……
送走姑娘的时候,她朝着郭文香大声哭喊:“妈妈,妈妈,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
两年后,郭文香收到了康姑娘寄来的一个包裹,里面是绣花枕套和喜糖。
文香嫂知道,姑娘找到自己的幸福了。只是姑娘不知道,她叫文香嫂一声“妈妈”只是一个开始。
02
救助康姑娘之后,文香嫂从此和跳海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自此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日落时总会离开旅馆,到北戴河海边转一圈。
如果遇上神色可疑的游客,文香嫂就会主动上前搭讪,假装推销土特产,跟他们闲聊,揣测他们的情绪和想法。
就这样,文香嫂从海边捡回了一个个生命,也捡回了一份份牵挂。
最令文香嫂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离家出走的15岁少年。
叛逆少年从小没有妈妈,父亲从不管他,有时甚至吃不上饭。他独自一人来到北戴河,在网吧打游戏直到身无分文,想要跳海自杀。
文香嫂知道缘由后,把他从海边劝了回来,对他说:“你没钱吃饭了并没有去偷去抢,而是想去跳海解脱,可见你是一个好孩子。”
把少年安顿好之后,文香嫂又和他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几天后,她把少年送上了回家的火车。
他说:“我从小没有妈妈,你就是我的再生妈妈。”
在那之后,文香嫂再也没了他的消息。
然而就在多年后的一天,一个小伙把车停在文香旅馆门口,跑上前把郭文香抱住:“妈!”
文香嫂惊讶地问:“你是谁呀?!”
小伙说:“妈,我是马林啊。”
文香嫂这才知道,眼前的小伙子就是她当年从海边捡回来的少年,旁边还有他的妻子。
夫妻俩在文香旅馆帮忙了一个多月,文香嫂心里欣慰极了。
当然,也不是每个被救助者都会回过头来探望她。
大部分在死亡边缘走过一回的人,不再愿意回到伤心地,更不愿出现在媒体上,他们就这样从文香嫂的生命中消失,杳无音信。
03
对于那些她救助过并从此“消失”的人,文香嫂从不介意,她什么也不图,知道他们会好好活着,对她来说就够了。
有一个甘肃的姑娘在北京打工时被老板玷污了,在北戴河跳海被救了起来,感冒发烧躺在病床上,还不让医生给她输液,更不肯吃饭。
医院把文香嫂叫来劝劝姑娘。郭文香喂她吃罐头,她就吐出来,吐得郭大姐全身都是汤水。
耐心照料一个星期后,姑娘终于肯说话了:“我想回家了。”
文香嫂送她到火车站上了车,意外却突然发生了。
姑娘从另外一个车厢下来,跳到铁轨上面,而这时正好有一辆火车正在开过来。
危急时刻,一名警察跳下去,把姑娘从铁道上扔到站台上来,警察却看不到了。
文香嫂被吓到了,她以为警察牺牲了,就坐在那儿不停地哭。等火车开走,她才发现这名警察躲在另一边的站台,这才松了一口气。
为了防止姑娘再次自杀,警察把她留在了车站派出所,第二天凌晨五点,几乎一夜未睡的文香嫂连夜赶到车站。
姑娘终于被郭文香的“敬业”打动,第一次开口说话:“姨,你来了。”
她向郭文香道出了轻生的缘由,一周后,她的父亲赶到了北戴河。
她父亲是黄土高原的农民,一路吃着馍馍赶过来的。文香嫂给他买肉包子,他舍不得吃,说要给女儿带回去。
郭文香说:“带回去啥啊,大夏天那不酸了,你吃吧,你走时我再给你买。”
文香嫂乐于“赠人玫瑰”,却又拒绝别人对她的“回报”。
一对北京的双胞胎女孩,父母管得太严,就离家出走到北戴河吃安眠药跳海。
警察把她们抢救过来后,送到文香旅馆里安置。
俩女孩住进来,别的旅客觉得不吉利就闹着要退房。
文香嫂说,退就退吧,顾了死人顾不了活人。
接下来几天里,文香嫂天天给姐妹俩做思想工作,一勺一勺给她们喂饭,她们想死的心思终于动摇了。
一周之后,双胞胎姐妹的父母赶到北戴河,进门就掏出一叠钱,要感谢文香嫂的救命之恩。
郭大姐连连摆手:“要为钱,当初我就不会让她们住进店里。”
04
日本有部电影叫《自杀者光顾的面包店》,讲的是想要到小镇悬崖边轻生的人们,临死前总会到千代小姐经营的面包店享用“最后的晚餐”。
而文香嫂的这间旅馆,就像千代小姐的这家面包店一样,在某种机缘下迎来了一个个“跳海者”的“光顾”。
当地的警察,旅馆的老板,甚至是附近的居民,都会把那些自杀未遂的人们送到文香旅馆。
这些自杀者中有大老板也有小护士,有退休工人也有大学生;有的因为破产,有的因为下岗,有的因为失恋,有的因为身患绝症……
不管是什么人,文香嫂从来都不拒绝,总会热诚接待、收留和劝导。
文香嫂还记得,一天深夜,几个陌生游客抱来一个跳海自杀未遂的年轻男子。她二话不说,立即腾出一间房让男子住下。
男子因为经商失败债台高筑而被妻子抛弃,母亲为此急火攻心而死。文香嫂知道后,眼里像进了沙子,眼泪直流。
调养几天后,男子的身体恢复了,但像得了抑郁症一句话也不肯说。文香嫂就带他散心,爬山看海,每天不停劝说、开导,把所有的好话都说尽了。
有天文香嫂跟他说:“我的腿脚行动不便,但我还是会每天陪你走。”
男子突然跪倒在地,哭着说:“我错了,我不会再想着去死了。”
文香嫂和被救助者
像这样的故事,经常在文香旅馆上演。这间自杀者“光顾”的旅店就像一个戏台,郭文香在台下看透了世态炎凉,可她依然有一副“菩萨心肠”。
久而久之,文香嫂被人称为“老解决”,意思是谁有了困难,她都会帮助解决。
而她的文香旅馆也成了一个“收容所”,跟当地医院、警察和派出所形成了“关系户”,被人们称为“爱心方舟”、海滨的第二个“110”……
05
文香嫂火了,报纸和电视都在报道她的事迹。
很长一段时间内,文香旅馆只来两类客人:记者和各地的自杀者。
文香嫂做客《实话实话》
“成名”打乱了郭文香原本的生活节奏。
一方面,她要顶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去面对自杀者,不敢有一丝松懈,因为她知道自己是他们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另一方面,她疲于应付纷纷涌上门的媒体记者,有记者要求拍专题片并跟她说:您的事迹应该让更多人看到,有助于传播正能量,让更多人有活下去的勇气。
文香嫂想了想,说那就拍吧。
可结果呢,记者却要求让文香嫂承担拍摄的费用,酒店和伙食还有“最低标准”。
她只想给人活下去的勇气,却不曾想自己成为一些人的工具。
文香嫂也气愤了,把这些人全赶走,转身继续到她的海边溜达,一个个绝望的生命在她的旅馆里又重获新生。
常有人问郭文香,你救助了那么多寻死的人,你是怎么挽回他们的?有什么救人绝招?
郭文香说:“寻死的人,心里总有一个结,你得把它解开。”
有人说,这是这个初中都没毕业的农妇所能想到的“最有文化的一句话”。
朴实的她没有什么绝招,只会用拥抱、用理解、用爱,去解开他们的心结,用她炙热的心去温暖那些孤独又脆弱的灵魂。
30多年来,100多个跳海轻生者,先后来到文香旅馆,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2岁,最大的92岁。
无数个不眠的夜晚,她陪伴这些人度过,苦口婆心地开导他们,耐心地听他们讲述不幸的遭遇、悲凉的人生。
他们在这个小小的驿站舔舐伤口,心结被解开,短暂停留然后离去。
06
30多年过去,文香旅馆还是原来的模样,可郭文香已经从姐姐、大姐到现在的奶奶,她的白发越来越多,而她的牵挂也越来越多。
年过70 的她把很多事情都忘了,但仍能说得出100多个跳海者每个人的故事。
2010年,郭文香拿出毕生积蓄开办了一家“郭文香老年公寓”,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老人。
可她觉得自己能做的越来越少了,有一次她动了一个大手术,出院后回到养老院,警察又送来了一名跳海者……
她动手术时没流过一滴泪,可这时候她泪崩了:“将来我要是死了,没有来干我这个工作,这些人该咋办啊?”
总有人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可也有像文香嫂这样的小人物,她的悲悯之心从未停止跳动,她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也相信只要好好活着,生活就有希望。
活着总会有道不尽的辛酸和苦难,可人世间总有一抹温情,值得你留恋。
参考资料:
冷暖人生《文香嫂和跳海者》
王成:《文香嫂和她的“救生旅店”》
看更多走心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视 觉 志
好好活着,
生活就还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