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生活 > 娱乐 > - 正文

请回答1988:不得不说的王朔

2019-03-29 19:17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从今天起,每周新京报将联合蜻蜓FM推出“ 请回答”专栏,每期将有一位讲述者带大家回忆旧日时光。同时,这也是互联网首档群体声音回忆录,读者可以在【新京报Fun娱乐】和【蜻蜓FM】收听。


请回答1988:不得不说的王朔



大家好,我是史航,是一个编剧,一个影评人,一个龙套演员,可能有人还把我看成一个网红,那谢谢他了。

今天我要带大家回顾1988年,这一年有一位作家的四部作品被不约而同地改编成电影,于是这一年就被称为王朔年。

可能现在经常还会有很多关于王朔的传说,假造的他的语录或者公众号上各种揭秘似的文章漫天飞舞。但他本人好像淡出了这个时代,这对他来说可能也不是太大的遗憾。他曾经说过,我们特别喜欢找一条正确的道路,唯一的道路就跟堵车似的,就是见不得别人快,旁边多过去一个车头了,立刻觉得站错队了,掰出去并进来就瞧他在马路上编筐。但王朔不是这样的。


请回答1988:不得不说的王朔


其实1988年叫“ 王朔年”,也完全可以叫“ 王岩年”,因为王朔小时候就叫王岩。但是王岩同学上了小学之后,发现班里还有一个女生也叫王岩,于是他就毅然改名,自己找了个“朔”字,于是就叫“王朔”了。还是“王朔”好,谐音还是“忘说”,不管是狂妄地说,还是忘了自己说什么,这都更像他。

王朔其实出生在南京。很奇怪,你突然想,如果他是南京作家王朔,这怎么说?但他就是一个北京作家。有人说他是新京派,他自己也勾勒出了新北京人的形象,他就陪着这么一个古都,一会儿年轻,一会儿苍老,始终是他自己。

其实王朔小时候有一件事是比较好玩的,他妈妈是一个大夫,因为家里没有女孩,两三岁的时候就把他当女孩打扮,穿裙子、留小辫,大概有一年半的时间。这一点让我非常亲切,因为我小时候也有类似遭遇,而且我妈妈也是个大夫。王朔有很多闺蜜似的朋友,而他自己在大家以为的粗暴外表下面,往往是女孩子先看到他内心的脆弱,或者温柔,但我跟王朔的共同点也就这一点了,我们差着岁数。

我出生第二年他在北京进入中学,而且在中学就离开大院的环境,开始见到真正的北京人,见到胡同串子,听到各种北京话怎么说。他见识了真正的北京,而此前只是住在大院里。

确实王朔除了文学,对北京话也有很多贡献。他把好多北京的俗字俗词给抠出了字眼,比如“傍肩”,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要不是通过他,可能不知道这句话怎么写。

王朔中学毕业去参了军,是海军,所以他笔下很少谈陆军和空军的事情。在海军,他帮过厨,当卫生员,但他帮厨的时候,不会是《炊事班的故事》里那样的厨子,他不是跟大家一块儿聊天,他是在旁边捡乐憋着坏笑的那样的一个年轻战士。

1984年之前,他写过两三个短篇,也都发表了,挣了几十块钱,但真正意义上他的第一部代表作《空中小姐》是1984年发表的。那里面同时体验了两件事情——纯情的表达和一种自我厌弃。单有一样都不足以成为王朔,也都不足以打动1984年的中国青年。

此后结了一个小说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叫做《青年文学丛书》。我还有书的签名本,从别处买来的。那上面第一次出现了王朔的照片,非常纯良、人畜无伤,圆圆的小脸、大大的眼睛。王朔的小名叫“锵锵”,铿锵的“锵”。后来拍过一个他小说改编的电影,张元拍的《看上去很美》,主人公叫“方枪枪”,是枪支弹药的“枪”。王朔在创作中给人看的就是一个一个的青年,他的老灵魂其实被藏得蛮好的,他好像就是个惹是生非的青年,包括1985年他跟爱人沈旭佳合写的《浮出海面》。

1988年我到北京上大学的时候,买到了一本杂志《小说月报》,那上面刊登了王朔的小说《顽主》。

在1988年,除了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顽主》,还有哪几部王朔作品被搬上了银幕呢?“王朔年”又特殊在哪里呢……

完整音频,敬请收听蜻蜓FM《请回答1969-2019》


出品:蜻蜓FM

战略合作媒体:新京报


请回答1988:不得不说的王朔

QQ群号:

请回答1988:不得不说的王朔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