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影视圈,适合怀旧。
不仅“翻拍”成主流,各大综艺也像约好似的,纷纷打出“情怀牌”。
有些回忆,好哭,比如戳中本飘泪点的晴儿和老佛爷的“祖孙情”;
有些却是未达哭点,只令人无限慨叹——
#《向往的生活》成05超女大聚会#
在最新一期《向往的生活》路透照中,网友们发现了05超女们的身影。
周笔畅、叶一茜、纪敏佳、黄雅莉……
每一个名字,都能勾起大家对那个火热夏天的回忆。
2005年的“超级女声”是特殊的一届。
因为在它之前,内地综艺从未如此“火爆”过。
它创造了好多第一次——
第一次全民参与“造星”;第一次选手未出道就拥有了一批忠实粉丝;第一次有“中性风”作为一种个人风格向观众展示。
也因为这些开创,使得这届超女选秀,上升成一种时代记忆和现象。
用新鲜“造星”模式出道的超女们,更是红遍全国。
十几年过去了,曾经站在同一起点的她们,命运的走线却渐渐不同。
就如多年后同学聚会时,发现每个人都走上不同的轨道。
个中缘由,与机遇相关,更是性格使然。
这届“超女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当年的冠亚季军:
她们的演艺之路,各有各的走法。
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初代选秀偶像对自己的认知与定位。
就从李宇春说开来吧。
李宇春是幸运的。
当年站在快女舞台上的她,一头短发,单眼皮,“假小子”的中性打扮。不是传统意义的漂亮,却以干净的笑容、鲜明的个性赢得许多粉丝的喜爱。
十几年过去,许知远问粉丝们:从2005至今,你们最喜欢她的点是什么。
粉丝应道:做自己。
但在2012年,李宇春接受杨澜采访时,却认为自己渐渐失去了个性。
为什么?
“一夜成名”是什么感觉——
她回忆道:满头问号。
为什么《时代周刊》会选择自己上封面,为什么要接受那么多采访,为什么要上通告……
这些问题,只能自己寻找答案。
我觉得因为不明白
所以才一直还在坚持不懈的努力
还在去找寻一个答案
与其说她一直在做自己,不如说,她在寻找自己,定义自己。
在这过程中,她被赋予的头衔越来越多:青年偶像、青年榜样……
头衔也好,定位也罢,总之这一切,反而变成一种约束,把她紧紧困在“偶像”的牢笼里,“李宇春”三个字,越来越像一个符号。
当她突然意识这点时,急切地想打破这些束缚。
表达“自由”的方式,唯有音乐。
就如在演唱会上,她设计打碎经纪公司定位的“舞台皇后”宝座,来表达“反叛”和“自由”。
这十年里,她坚持每年开演唱会,出专辑。
通过音乐,她传达了自己的疑惑、困顿、态度。
她性格中有内向、谨慎、封闭的一面。
这么多年过去,面对人群,承受争议,甚至连“偶像”这个身份,她都是不适的。
在她看来,偶像与大卫雕塑一样,被消费,被围观,但又不被了解。
但另一方面,她性格里却有不愿受限、开放的一面。
她不断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尝试新鲜事物。
从2009年开始,她开始尝试拍电影。
有些尝试,不太成功。
比如《捉妖记2》的朱金真,虽然换种风格是好的,但过于繁琐的造型还是有些违和。
遇上适合的,比如《龙门飞甲》中的顾少棠。
她的凌厉眼神、利落身手都有了“用武之地”,人物就出彩。
李宇春的打戏,真的值得一分钟的彩虹屁,不仅力量到位,而且刀枪剑戟不忌,连“双截棍”也耍得哼哼哈嘿。
除了电影圈,高挑瘦削的身材,个性的长相,有张力的眼神,使她在时尚圈子也很吃香。
渐渐地,她又不仅满足于这些尝试。
而是涉足话剧,用一年时间参与《如梦之梦》的巡演,也上过《燃烧吧少年》《明日之子》等音乐综艺当导师。
看似什么都沾,但都不专,但起码,保持一种开放的姿态,总比封闭、退缩多了一分可能性。
我觉得最引以为傲的就是
我可以对十年前的自己说
我没有停留在你创造的那个
小小价值上面
我还在往前走
作为一名“偶像”,李宇春的音乐也许不够出色,也面临各种风波、质疑。
但她无疑有很强的偶像自觉。
这么多年来,一直谨言慎行。
访谈中,她很诚恳地与许知远交流:
我花了百分之八九十的精力在音乐上,但是大家未必认可或了解到我想表达什么;我根本没有花太多心力去做时尚,但是大家都会说,她是时尚偶像。
许知远说:这就是人生本质啊。
沈佳宜那句台词怎么说来着: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劳无功的。
以李宇春的执着,如果再给她一次选择机会,飘飘相信,她还是会选择音乐,而非时尚。
在访谈的最后,许知远问她,希望“李宇春”这个符号代表着什么。
我不敢说李宇春她有
多有才华多有天分
但是我希望说
起码她是一直在寻求说
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在喧嚣和争议中成长的她,开始找到自己对“李宇春”这个符号的定义。
许知远的看法精准而有趣——
李宇春为这个时代提供了镇定剂
她的身上自有一股力量
是的,所以我们近年再看李宇春,会发现那种迷茫和自我怀疑少了。
取而代之的,是她用自己的那种力量,镇定自己,镇住舞台。
如同她每一场show的踩点与控场一样,随便动一动,观者便知:
这波,稳了。
与娱乐圈保持距离的,不只是李宇春一人,当年的亚军周笔畅也是如此。
她直接,坦率。
我一直都不喜欢大家都很喜欢的东西
在《送一百位女孩回家》里她也说过:我从来没有走进去娱乐圈的中心。
同样的话,却被易立竞反问:如果你不是处在这个圈的中心,一条微博会有几百万的转发?
的确,“不处在娱乐圈中心”,更像是周笔畅的一厢情愿。
她对这个圈子有一种疏离感。
当年的周笔畅,同样经历了“一夜爆红”,同样迷茫,对很多事情不理解。
甚至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当一名歌手,要做这么多与唱歌无关的事情。
她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歌手”,仅仅关心音乐上的事情。
除了做音乐,其他事情她其实都不太在意,名利二字,她更是躲得远远的。
大家都觉得周笔畅越来越“佛系”,似乎也没那么“红”了。
但在她看来,这个“红”更多是大众意义上的。
这些年,她的梦想已经达到了,欲望也渐渐褪去,自己也沉淀下来,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她有她的“使命感”。
还是希望可以多做一些
好的东西给大家听吧
但是,她还是那个不太世故、倔强的周笔畅。
害怕既定的轨迹,害怕被安排。
尤其碰到音乐上的事情,她更不愿轻易妥协。
她对大众喜爱什么心知肚明。
参加《我是歌手》时,明知选的歌曲冷门,有淘汰风险,但她还是坚持。
那首歌不一定是大家想听爱听会投票的,却是她想唱的。
她经历过自我封闭、不太自信的阶段。
这一切在自己渐渐成熟、当了工作室的老板,需要去与更多的人配合、沟通时,才得以改变。
她慢慢打开自己,愿意去交流,去沟通。
不再钻牛角尖,不再去在意外界的声音。
除了音乐制作,包括上综艺,造型,都能看得出,周笔畅更放松了,也越来越美了。
虽然她还是不太会社交,朋友也只有那么几个。
对于娱乐圈追名逐利,今天你红,明天她红的事情,还是看不惯。
但是,她整个人不那么拧巴了。
就像她说的,只要是自己选择的,就去做啊,没有什么好后悔的。
她描述自己做的最新一张专辑,是在冬天的北海道。
到处都被白雪覆盖,一片纯净,整个人也能专注、平静许多。
或许,身处娱乐圈的周笔畅,内心也如下雪的北海道一般。
摒弃了所有的喧嚣,只留下纯粹的一处,做自己热爱的音乐,已经足够。
要论知名度,本是季军的张靓颖,却是三个人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
她天生一把好嗓子,属于祖师爷赏饭吃。
当年比赛时,以一首《loving you》高亢清亮的“海豚音”,为她赢得“海豚公主”的美称。
2006年张靓颖接受鲁豫的采访时,还略带懵懂,不太懂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不太懂自我表达,防备心比较重。
但,和李宇春的故我、周笔畅的淡泊相比,她的适应性很强。
她对娱乐圈的整套规则,无疑是更融入,也更放松的。
她的发声方式,也是当下更受主流市场喜爱的欧美范儿。
这使她成为影视主题曲的宠儿——《画皮》《夜宴》《神雕侠侣》等影视主题曲的演绎,更是迅速打开了她在华语乐坛里的知名度。
随着演唱能力越来越纯熟,从2009年起,张靓颖开始参加一系列的海外活动:
以华人女歌手身份参加《奥普拉脱口秀》;与喜多郎合作《西湖印象雨》;和安德烈·波切利一起,演唱北京奥运会候选主题曲……
如她自己所说,这些年她过得很好,很安全,很自我,可选择的很多。
她冷静且理性,在事业上也足够努力。
鲁豫来到她的家中,发现家里没有多少生活痕迹,花枯萎了也没有时间打理。
事业占据了她的绝大多数时间,但这是她的选择,成为一名歌手的选择。
这些年,张靓颖越来越有女神范。
在事业上,她是强者;但在感情上,她谨慎,却有固执的一面。
我不轻易地接受一个人走进我的世界
也正因为这份不轻易,使她一旦动心,便过于执着,失去了一贯的冷静。
在她与冯柯的感情里,她是没有安全感的一方,不论是演唱会逼婚,还是结婚前的一意孤行,都使得这份感情备受争议。
在一片哗然中走入婚姻,一年多以后,两人真的分道扬镳了。
这次在感情上的拉锯、争吵、分离,一下子曝光了她的情感生活。
她对金星说过,她是泡在唯美的音乐,唯美的爱情故事里长大的。
主动求婚,是勇敢索求;看清真相断然离开,也是一种成长。
情感上的波折,虽然会给先前良好的口碑带来一些影响。
但对一个歌手来说,未必不是一份命运的馈赠。
经历了爱与痛,歌声才会更有厚度。
李宇春、周笔畅和张靓颖身上有同一个特质。
作为早期选秀出身的歌手,她们始终对事业保持一份热忱与专注。
她们有着初代偶像的自觉,却也有着自己的个性与态度。
十几年后回望,纵然有的人一路坦途;有的人走过低谷,才到达彼岸。
但成功与幸福,本来就没有唯一标准。
鲜花大道固然喧腾热闹,曲径通幽,也是另一番风景。
幸福也是如此,不外乎是冷暖自知,各自安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