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到年初翟天临就犯水逆。刚在春晚上的小品《“儿子”来了》中打假,惩治了葛优,这就在现实中被打假了。
去年年初是因为前女友江铠同和陈翔的风波,被搅起浪花朵朵;今年更糟糕,一向自傲于自己博士头衔的翟天临,被网友锤出,不仅没有必需的c刊见刊论文,唯一一篇3000字的小论文,也还是抄袭。
最近的消息是,北京大学也发布声明说,高度重视“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一事,将根据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调查结论按规定做出处理。
翟天临这段新的旅程,现在出师不利,看这事态,是在中道崩殂的边儿上了。
不管最终学校官方的调查结果怎么样,“不知知网翟博士”已经成了2019年的一个黑色幽默。
翟天临是个合格的演员,不假。
《白鹿原》里他演的白孝文,能在一众老戏骨中间杀出一条路。他对人物的揣摩很到位,怯弱又想着法子要出头人地,观众看上一眼,就能挪不动步。
《军师联盟》里的杨修,也是他的经典角色。如何恃才放旷,机关算尽,一个眉眼动作,就能演绎出来。
再到《演员的诞生》,《团圆》里的花甲老人、《绣春刀》里的韩千户,回想起来,还有点泪光闪闪或者茫茫寒光。翟天临一直以演技自傲,我们也一度津津乐道于他的戏痴属性。
但不知道是不是戏里演得还不够过瘾,他决定要扮演一个学霸,可惜这一次,演技过于浮夸,终于穿了帮。
他在博士毕业的阶段,就搞得轰轰烈烈的。先是上了《一封家书》,朗读自己博士论文的致谢词,回顾自己在北电的求学时光,感动得自己几度哽咽。
写论文的时候要发扣头的自拍,答辩的时候又是九宫格。只是说了这么多次感谢导师,却还是没有一次打对了导师的名字。
此前呢,微博上边时不时的就是直播读博之中的苦楚,生怕有人不知,自己博士在读。只是感慨的水平也不高,也就是什么“一下午和晚上的奋斗。论文完成了,哭哭哭”或者“疯狂炮制中”此类。
微博有私人属性,说什么是别人的自由,说一点跟学业有关的就理解成炫弄有不妥。但每次上节目、接受采访,也总是不会迈过这茬。
上深圳卫视的《年代秀》,会晒他的博士录取通知书,这还是刚拿到录取消息的时候。主持人特地问,考这个博士的人多吗?翟天临很舒服的把问题接过来说,我们系就(我)一个,两百人招一个。
每当亮出这等优秀学历时候,当然免不了一片欢呼叫好,翟天临听了,抿着嘴一脸严肃,双手合十低头,充满了敬畏。
只是如此不为欢呼所动,倒莫名让人想起了翟天临第一次拍电影的经历。
他第一次拍电影还是14岁那年,拍的是杜琪峰监制的电影《少年往事》,第一次演戏就演的男主角。
当时拍《少年往事》,原本是安排他演一个配角,但一周之后,工作人员把翟天临叫到办公室,给他换上了主角的小西装,梳了个小油头,看了效果,又对翟天临说,“导演打算明天让你演主角了,好不好啊?”
翟天临面无表情,说:“好,没问题”,平静的走出门上了电梯,在电梯门关上的一瞬间,情绪泄洪,高兴地蹦了起来。
除了聆听学历为他带来的喝彩声,他对完成这个学位本身意义的解释,就像块奶酪,表面饱满,漏洞重重。
《可凡倾听》里,曹可凡问他为什么硕士毕业了要接着读博士,他说首先这个很稀缺,要学的门类很多,可以充实他在拍戏时跟各个部门配合的能力。
听着就很奇怪了。现实是,学位越往上边走,专研方向就会越细分,博士怎么可能学得这么杂,真当博士等于博学了。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翟天临希望通过读博,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而读博本身,其实也不是说能学到什么。
说到底,他读博士,其实很功利,也就是为了演艺事业更上一层楼。只是天不遂人意,这个身份,如今成了他事业上最大的绊脚石。
那在演艺圈要怎么当博士?这个问题,不是博士的人想不出结果,而真博士则压根儿不会去想。
演艺圈里边的博士,还有一位是喻恩泰,这几天有赖于翟博士,喻恩泰也老是被提起(我们之前也单独写过喻恩泰)。
喻恩泰在读研期间拍了电视剧《武林外传》,演里边的秀才,后边剧开播时,便是喻恩泰演艺生涯的人气巅峰。但这时候他去读了博,真是从演艺圈全身而退,进了校园,便隔绝了演员这个身份。
他后来聊起,说有记者采访自己,无不是惋惜的口吻,问他后来继续学业去了会不会很失落。
喻恩泰就觉得很奇怪,读书是自己的选择,干嘛要失落呢?
后来一想理解了,原来记者是站在“喻恩泰是演员”这个角度来问的,所以会替他感到惋惜。
这样的问题翟天临没有遇上过,翟天临在读博期间,轧了13部戏,接受采访说,边拍戏边读博士很享受。
两人的区别便是:翟天临的状态始终是,读博学子和演员的身份集一身,享受双重光环;喻恩泰则是,我拍戏的时候是演员,当我选择去读书的时候,就只是一个学生,而并非演员了。
相似的例子里,我还想提一嘴姚明。大姚在退役之后重返校园读本科,学历是比不上上边两位,但别人的学习态度真不差。
姚明刚进校园,有人来要签名,这种要求他在球员时代是从不拒绝的,但成了学生之后,他说,不了,我是来上学的。久而久之,也就没人把他当“姚明”了。
学了7年,姚明终于本科毕业,发表感言,这句可以拎出来给翟天临参考一下:“学习的过程比结果还要重要。我们身上所穿的学士服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学问,还是更高的价值和标准”。
鱼和熊掌并非一定不能兼得,学生和明星一起当,当然行,但要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起码喻恩泰就承认说,自己没有兼顾到方方面面。
做演员,自己其实略微没有责任心,没有在状态最佳的时候带来更多作品;但是,在学术的道路上,自己问心无愧。
当然,也不是说喻恩泰真的就没有演员方面的追求。上《快乐大本营》,喻恩泰解释当时为什么愿意放弃曝光度去读博:“作为男演员,演艺寿命是很长的,所以不急于现在趁热打铁。”
说得很实在,都想做好,但阶段分先后,先做好了一个,再来下一个。
事实上他也这么做的,博士毕了业,开始接戏,在《大秦帝国之纵横》里演的张仪一角,翻开了自己演员事业的新篇章。
之后喻恩泰的演艺道路走得不算太顺,也有玩笑之作,但始终不见喻恩泰搬出自己的博士头衔,在娱乐圈来吆喝一番。
就算要展示,表露出来的也应该是所学的知识和研究的内容,而非学历本身。
在多年前的《锵锵三人行》,有一次大家刚好聊到莎士比亚戏剧,这是喻恩泰在读博期间到英国学习过的内容,这时候能看到他明显的兴奋了起来,立马打破了羞涩,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