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请设“置顶”哦~
点击上方“蓝小姐和黄小姐” → 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读者群这周一起看的新片是今年的奥斯卡提名《绿皮书》,讲美国六十年代初期,一个中年社会人儿大叔托尼和人称谢利博士的黑人钢琴家一起公路旅行的故事。
钢琴家优雅有格调,受过非常好的教育,有涵养,自我要求也十分严格。因为要到南方腹地去巡回演出,所以雇佣大叔做自己的司机兼保镖。
大叔是意大利人,完全是个老江湖,标准吃货,小偷小摸,喋喋不休,香烟不离手,脏话不离口。他的人生准则是很意大利式的,善待家人,活在当下: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看完之后我们群里讨论的时候我说,若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倒是非常有奥斯卡相,因为几乎占了双重政治正确,一是谢利不仅是个黑人,而且他还是个同性恋。
▲真实故事里的谢利博士和托尼
但是抛开这些政治正确外的因素不谈,这部电影依然打动人心的,是这一路陪伴他们走下来,观众所感受到的人性的温暖。
是的,任何一部文艺作品有政治正确没关系,最怕的是没有人性。一场旅程,改变了两个成年人,让他们成为了终身好友。这样的故事,总能唤起我们对生活的期待和力量感。
▲一路上,钢琴家谢利教托尼如何给太太写情书,如何做一个绅士,而托尼则教高高在上的谢利如何回归自然的生活,做一个快乐的人。
不过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倒想起的是另一件事。就是前几天在网上看到大家讨论,是否需要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的问题。可能是现在这样风雨飘摇的大环境之下,让更多人内心渴望求一个安稳。
恰好在这部电影中,钢琴家谢利也面临着这样的一个处境。
在电影中,有一个让托尼一直困惑的问题,他问了好几遍,谢利到底为什么要接这种演出合同。
作为一个黑人钢琴家,他大可以留在纽约,那里对他更友好,更尊重,他在大剧院上面,有自己豪华的安乐窝,温暖,舒适,安全,有佣人伺候。但是他放着好好的纽约不呆,非要往南方跑。
▲谢利博士的寓所,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王座,他身边环绕的都是无比稀有且珍贵的礼物。
六十年代的美国,虽然不致于还有3k党,黑人的地位也有所改善,但南北方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大不相同。
在南方,歧视一直都存在,并且一不小心卷入针对黑人的纠纷,还可能出各种状况,不说是否有生命危险,至少也是无法完成演出合同。
托尼在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得到了一本绿皮书,这也是这部电影片名的由来。这是一本旅行手册,专门指导北方的黑人如何在南方腹地旅行,哪些旅馆黑人可以住,哪些酒吧黑人可以去。
谢利显然是读过这本旅行指南的,当托尼把他送到黑人可以住的旅馆,而自己去住白人住的旅馆时,托尼看到粗陋的环境,怀疑自己是不是送错了地方,但是谢利说,就是这里。
显然,他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将遇到什么,他一方面不断的遭受白人的各种歧视和刁难,另一方面又被黑人视为怪物,异类。
他非常孤独,但又非常坚定,既彬彬有礼,又有原则,有涵养的的处理和应对所遇到的问题,面对各种尴尬的场面,都能忍让,从来没有失态过。
▲西装革履的谢利,坐在在黑人居住的旅馆庭院里显得格格不入。
直到电影的最后,钢琴家的同伴告诉托尼,要想改变人们的观念,仅靠天赋是不够的,还需要勇气。可以说,了不起的人,真的从开始就是了不起的。
谢利博士当然可以选择留在自己的心理舒适区,但是他想做更有意义的事,他深入南方腹地,在无数对他的皮肤心怀偏见的白人听众面前弹奏钢琴。
他走出了自己的心理舒适区的同时,也勇敢地走到别人的心理舒适区去,把对方揪了出来。
这样的冒犯,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艺术家的胆识。
这就是差距吧。
毕竟你的天地有多宽,取决于你自己,我们当然可以选择永远留在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内。看你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期许。但了不起的人,是会主动选择走出心理舒适区的,这是他们的特质,也是他们的格局。
当然,我说谢利不是盲目地走出心理舒适区,他不仅有能力,有经济实力,甚至是有政治上的后援。
从个人角度,他也显然为此做了很多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建设。包括在挑选司机的时候,他做了托尼的背景调查,并且一眼就相中了托尼,甚至愿意答应托尼提高的价格,这说明他的看人的眼光也是非常准确的。而在后来的日子里,托尼也证明了他判断的正确。
这真是给我们示范了,一个真正成熟的人,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的正确方式。
每次有年轻的朋友问我,他们想到北京来发展,需要什么?
我说至少要带上你们的梦想和你们的钱吧。
如果一个人,毫无思想准备和实际准备,就凭着头脑发热的走出心理舒适区,然后在外面碰到头破血流,发生状况时仓皇逃窜,怨天尤人,那个就真叫作了。
但偏偏就有好多人,是在不具备条件,也不作思想建设的情况下,盲目地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的,然后在受到挫折时就仓皇逃回去,怨声载道,这种就叫做又作又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