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有几个贵州人意外地红了。一个是靠说一口毕节话红了的抖音网红毛毛姐,一个是出生镇远靠着《延禧攻略》翻身的演员聂远,还有一个就是把凯里故事拍成了2001太空漫游的导演毕赣。
相比接地气的毛毛姐与聂远,毕赣红得有点尴尬,他基本上是被骂红的。百分之九十去看《地球最后的夜晚》的人,都是冲着“一吻跨年”去的,最后基本都成了“一睡跨年。”
每一场都有观众中途离场,剩下的观众也在强打精神,怀疑自己看的是地球最后的夜晚,还是地球最困的夜晚?
这是一部毫无人性的文艺片。毕赣在电影里疯狂地致敬塔可夫斯基揣摩王家卫,每个镜头都缓慢冗长到令人窒息,一丛铁锈一个杯子,都可以拍个好几分钟,而你完全搞不懂其中深意。
豆瓣最赞短评如是说,“如果通过镜头长短可以成为衡量一个导演能否载入史册的标准,我们家门口的监控录像可以拿奥斯卡了。”
像我这种很喜欢《路边野餐》的人,看了《地球最后的夜晚》都觉得有点失望。
首先,这个故事就缺乏新意,完全只是对《路边野餐》的一次大型扩写,一个男人的如梦之梦,一次环形的时空扭曲,甚至连幻梦里的发廊、KTV、摩托车都是原样照搬,做成了70分钟的3D长镜头。
技术有了创新,但本质没什么新意。毕赣有了钱,却少了点节制。尤其是前60分钟,时间线凌乱得一塌糊涂,还给出一堆似是而非线索,等着你去解谜。可是如果这个谜面本身就很乏味,谁还对谜底是什么有兴趣呢?
毕赣还在电影里植入了许多有具有象征性的符号,比如反复出现的苹果、蜂蜜、野柚子。特会做阅读理解的文艺青年会解释说,这揭示了男主角心中亲情与失落,爱情与欲望,但普通观众看完只会一脸懵逼。“啥?意思就是伤心了就吃苹果,快乐了就吃蜂蜜,想要实现愿望就吃个野柚子?”
一部需要用大量注解与大量自我暗示才能看懂的电影,危险得很呐。
毕赣这次的选角也不太妙。
黄觉与汤唯的脸,都显得太过精致,一副没被生活欺负过的样子。却硬要配上别别扭扭的贵州话,十分让人出戏。
即便后半程汤唯剪了蘑菇头,穿着艳红的皮夹克,透出来的也还是女明星的文艺之气,而没有底层女人那种饱受摧残的糙砺感,还不如监狱里握着电话的邰肇玫来得有真实感。
看看爱烫火锅大笑就会破音的毛毛姐,再看看爱念诗歌说话都要一停一顿的汤唯,你觉得哪个才是活生生的贵州小镇女孩?
黄觉的问题也是一样。作为时髦文艺中年,他身上的标签太醒目,微博曝光也太多,完全失去了一个演员的神秘感(这其实很致命)。即使电影里的他不修边幅穿着寒酸,但骨子里透出来的还是一个文艺青年的特立独行。
眼神最能说明问题。一个四处漂泊讨生活的底层男人,怎么可能还保有这样透彻清亮的眼神。
我很喜欢《路边野餐》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找的都是非职业演员。
饰演陈升的,是毕赣的小姑父陈永忠。14岁就坐过牢,曾跟死刑犯关在一起,陈升的某一部分也是他自己。拍完电影,他就回去当保安了。
饰演老歪的谢理循,不喜欢Beyond的歌却喜欢伍佰,手机里很多伍佰的歌,于是电影里听他暗暗哼着《痛哭的人》。我甚至觉得,这几句比毕赣所有诗句都要诗意。肤浅而荒诞的人,总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
《路边野餐》里很戳泪点的一个片段,就是演陈升的姑父摇摇晃晃走到荡麦的老街,口词不清的唱起了小茉莉,“夕阳照着我的小茉莉,小茉莉。海风吹着她的发,她的发……”这一段是全片百分之八十的泪点所在,颓唐的中年人十分认真地唱着儿歌,所有人心里都生出一种说不清的追悔与怅惘。
《地球最后的夜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也是姑父陈永忠兀自抽着烟,唱着《坚强的理由》,他那没有什么辨识度的脸,放在大银幕上有些不合时宜,还显得有些土气与故作。恰恰也是这种不合时宜的土气与故作,放进凯里氤氲的山野里莫名对味。(我爱毛毛姐也是这个原因)
我突然就理解了为什么贾樟柯总是爱用赵涛。虽然大家总嘲赵涛土,没有女演员的时髦气场,但这恰好也是她的优势。她身上也有那种不合时宜的土气与故作,放进贾樟柯的乡土电影里就是恰如其分。
当初的《路边野餐》,很多镜头晃动太明显,技术上也处理得太粗糙,但那是一部温和朴实的作品,可以让人毫无戒备地进入毕赣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