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中国电影“走出去”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电影业界大有可为
论坛嘉宾合影 钟欣 摄
中新网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 应妮)“2018·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正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们指出中国电影“走出去”不单是“中国产品”走出去,更要实现“中国文化”“中国精神”走出去,在这方面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电影业界实际上大有可为。
作为主办方,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表示,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影视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艺术样式。电影电视生产方式复杂,要素多、链条长,没有哪个艺术样式像影视这样,和市场密切相关,和技术密切相连,和资本暗通款曲,它涉及的生产和传播环节、呈现的商业价值和意识形态诉求以及大众影响力,都远超过去的艺术形态。但快速发展的同时,在行业规范、价值表达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也遭遇新的危机,应该时刻葆有问题意识,反思行业隐忧,切不可沾沾自喜于市场飙升,永远要更加重视影视的思情含量,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而创作。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认为,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国产电影在投资与产业、风格与类型、叙事与美学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电影产业以平均年增长百分之三十的速度领跑全球市场,成为继北美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文化则不仅成为宣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电影艺术题材呈现多元化趋势,类型表达愈加丰富,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始终不曾中断,并以强大的包容性,不断与商业类型片高度融合,观照现实,成为当下电影创作的新常态。
著名导演翟俊杰则指出,改革开放为“第四代”导演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促进了“第五代”导演的崛起,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的舞台和接受教育的平台。“第五代”导演的集体崛起对中国电影的发展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叙事表意、影像造型等艺术手段的运用上使中国电影的面貌焕然一新。近年来,新生代导演接棒,强化了电影类型化元素,数字技术也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使国产电影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理应充分肯定,但不能只为成就欢欣鼓舞,尤其要警惕泛娱乐化、功利浮躁的不良倾向。这都需要中国电影人的责任担当。
就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去扩大海外传播影响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说,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的位置以及世界电影的格局在改革开放40年来都有重大的变化。一方面,在中国本土,中国电影变得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华语电影整个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一个大华语电影的市场已经形成,台湾电影、香港电影都是以整体华语电影的平台为基础发展的。华语电影当下已经出现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内卷化趋势。世界电影格局由于中国电影的出现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欧洲电影如今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中国作为全球非常重要的新兴的电影市场,已经变成全球电影的一个重要的中心。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陈犀禾表示,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两个主要渠道:一是参加国际电影节,二是通过各种商业途径直接和海外观众见面。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这两个渠道都获得了主要成就。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第四代”和“第五代”导演创作的“民俗电影”是海外获奖的主要类型,因为文化的差别,“民俗电影”在力图表达作者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反思的同时,有意无意地符合了西方观众的某种期待视野。90年代中期以后,反映中国当代现实生活的影片逐渐增加,这些影片往往聚焦于城镇底层普通人或边缘人的生活,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近年来,也不乏有表现中国当代生活的优秀影片,为中外人文交流做出了贡献。富有东方特色的动作类型是当下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主打类型。
他强调,中国电影“走出去”不单是“中国产品”走出去,更要实现“中国文化”“中国精神”走出去。正像中国经济从体量的扩展走向质量的提高一样,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也面临着一个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则寄希望于粤港澳三地电影产业界的领军人物、电影制片人与电影艺术家,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坚持进一步改革开放、与世界对话、加速经济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大手笔,三地电影产业领军人物都需要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并担当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变革的一份历史责任,自觉地实践新时代所赋予我们的新课题。特别在弘扬“中国智慧”这个命题上,电影艺术家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保有一种文化的韧性和定力,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互为促进而达于均衡发展。
据悉,连续五天的学术论坛将持续到12月14日,业界精英、学界专家们从“影视强国的历史进程与中国道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影视剧”“新语境下中国影视史学发展现状及趋势”“当下国产电影创作中写实精神的回归”“中国电影'走出去'与艺术电影的发展”“华语电影的融合发展”等角度,全方位盘点中国影视现状及发展对策。
同时,2018·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由影片学术展映、系列学术论坛等活动组成,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承办。影片展映活动于11月27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学术放映的形式开启,12月25日结束,共展映25部影片。展映活动结合中国电影历史与当下发展,特别安排了三个系列:系列一为以现实题材为主的早期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如《神女》(1934)、《小城之春》(1947)等。系列二为改革开放40周年影片精选,放映《红高粱》(1987)、《老井》(1987)、《钢的琴》(2011)等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优秀国产影片。系列三的展映影片为当下优秀国产片和进口片,放映《我不是药神》、《毒液:致命守护者》(3D版)等影片。(完)
(责编:吴亚雄、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