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题:《那座城这家人》:真实的表达再现唐山重建
新华社记者王鹏
40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将唐山变得满目疮痍;40年后,一部电视剧将人们的记忆再次拉回到那个时代,聚焦唐山人的顽强与重建。
作为改革开放40周年的献礼剧,电视剧《那座城这家人》讲述了唐山大地震后,几个家庭变得支离破碎,九口人,六个姓,非血缘组合一家子,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中,开启了挣脱震后困厄,重建家园的日子。
“这是关于一座城市重生的故事,唤醒的是对一个时代的记忆。”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指导下举办的创作研评会上,电视剧原著小说《平安扣》的作者李焱说,这是一部走心的电视剧,它真诚地触摸影响了这座城市。
之所以“走心”,是因为“真实”。李焱本人就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她笔下的人物很多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这些人是我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我的爱人就因为地震变成了孤儿。”李焱说。
在电视剧的创作过程中,编剧陶陶三次前往唐山,在一百多天的时间里采访了各式各样的唐山人。制片人孟凡耀、导演邵警辉,以及剧中的很多演员也都前往唐山采风,走进唐山的家庭、矿区和城市。
正是对现实的贴近,让电视剧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演员马元回忆自己第一次读到剧本,就被故事传递出的力量所打动。这种贴近,也让演员迸发出了更大的能量。“环境、服装、造型的真实感让我迅速进入角色的内心。每场戏都值得回味,每个人物都很精彩。”演员萨日娜说。
大题材,小视角。截取大事件为背景,落笔之处则是普通百姓的故事。这些故事通过演员的表演,直抵观众的心灵。有唐山的观众告诉李焱,电视剧中的很多情节都触碰着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哭着并感动着。
在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王鹏举看来,这部电视剧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把创作的重点放在了人的心灵上。它不仅仅是表现家园的重建,更重要的是对生活勇气的重建,价值观的重建,心灵的重建。
“它除却了生活的浮华,表明了现在性,观众看得亲切感动,为现实生活题材的处理和选择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淑欣说。
连日来,不同年龄段的人伴随着《那座城这家人》,在电视机和电脑前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夜晚。
“文艺作品应该是展现智慧、顺应时代需求的。《那座城这家人》呈现了当下电视剧该有的样子。”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
(责编:吴亚雄、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