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52;
2,49:51;
1,在小木槌被马东敲下的最后一个瞬间,槌头因受力过大,掉了下来滚向一边;与此同时,大屏幕上的投票结果突然秒跳,并凝固在了51:49。
陈铭赢了。
手还在追寻刚掉落槌头的马东,眼神在观众的惊呼声中飘了下,才知第五季《奇葩说》BBKing,大局已定。
「没想到,我没想到」,这句话在陈铭口中一直重复了多遍。
高晓松起身笑说“名副其实”,蔡康永则鼓掌直言“实至名归”。这两个词,似乎完美概括了陈铭这一季的表现,和观众的心声。
无论是“键盘侠是不是侠?”中,那句顿挫有力的“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还是“支不支持知识共享?”里,与詹青云开杠的“神仙吵架”片段;
亦或是“父母要跟我不喜欢的人再婚,该不该阻挠?”那期,让人充满共鸣而揪心的论述。
第五季《奇葩说》,陈铭为大家提供了太多扎实的内容和惊喜。
采访开始时,已经接近正午,看安排他刚刚结束了上一个采访,在非工作日的周末。在问过陈铭老师好后,他连说了几个「抱歉」,为前一个活动导致的耽误。
语气礼貌如常。
就像每次与对手开杠结束后,哪怕对面的那个人已经转身走远,他仍然会对着ta的背影深深鞠一躬。
绅士素养如常。
*“看到最后一刻的票数反超,得知自己是BBKing后,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第一感受就是觉得自己幸运,因为到最后就2票的差距而已。再就是导师们、观众们真的都很信任我,因此今后我要做到更好,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当时被肖骁战队从马薇薇战队抢过去之后,你的心理反应是怎样的呢?”
「非常震惊,非常非常震惊。
因为这个变故是完全没有台本的,就是当时高晓松老师的一句提议,然后马老师就调皮地临时拍桌子决定了。
但随后我就马上接受。其实我跟薇薇在辩论的思考方式上比较相似,肖骁则是另一套逻辑,而跟不同的人交流才更能带来成长嘛。再者,之前几季我跟肖骁也有过多次的配合,很熟悉很和谐。」
“所以有想到这支最初不太被看好的队伍,却一路逆风翻盘走到最后吗?”
「没有想到。能一步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一个最重要的原因,真的就是团魂。
在我们战队里,所有人都在为所有人无私的奉献,大家的观点都是置换的,不存在哪个观点谁抢了,另一个就没有的说了这种情况。
还有就是搭配,比如肖骁的角度、熊浩的深度、老高(高庆一)的演讲范,奇函的搞笑,我的知识框架等,我们磨合了很长时间,但也因为这样,后来每个人的特点都结合得特别好。
我们真的是当一支队伍来打,而不是个人的展现。这种斗志被激发出来后,比赛期间凌晨5点前大家都没有睡过。」
*“因为前3季的风格,你被贴上了“鸡汤王”“爱神”这类标签。你是怎么看待它们的?它们又是否给你造成过困扰?”
「最开始可能确实存在一些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来源于,“鸡汤王”“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这类标签极大地削弱了我辩论的信服度,不管我讲什么观点,观众都觉得我要撒鸡汤了,这种逆反心态会阻止信息的接收。
另一方面,我又非常感谢这些标签。因为它们,让大家在极短的时间内记住了我;也是它们逼着我没有停下脚步,如果我只呼唤爱就能赢得票,那就不会想其他的辩论方式了。」
“我有注意到其实从第4季开始,你在有意识地改变辩论策略?”
「是的。因为我当然不会站出来大声疾呼,“不要再叫我‘爱神’啦!”我只能用行动,开辟另一条战线,那就是在每段发言最后,都找出一个知识性和学理性的落脚点。
当我开辟了这条战线(知识线)后,发现有了“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源头。抛开“呼唤爱”,我有了更广阔的视角,反而没有了局限。」
*“那在第五季《奇葩说》中,你觉得跟谁打辩论是最享受的?”
「詹青云吧。因为我们懂彼此的那个点,而且都没有逃避的习惯,完全正面刚。在1分钟时间里,我们探讨的深入可能到了4个层面,个个直奔要害。那些耍赖皮的话,我们是直接不用的。」
“还是比较好奇‘知识共享’ 那期,你怎么可以做到光速反应的?这当然离不开平时的学识积累、技巧训练,仍然想知道那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什么?”
「因为我本身就对量子力学非常感兴趣,当詹青云刚说那句著名的“物理大厦论”时,我的手就已经举起来了,我在等她的后半句。
但没等来,我就想,这家伙怎么这么坏呢。(笑)但我有个担忧,就是如何在45秒之内,用通俗、精炼的话让观众听懂那“两朵乌云”的解释,还有余出时间来回应青云。
而包括我这些思考的时间,都只有45秒而已。」
“师生恋”“姐弟恋”,这又是印在陈铭爱情上的标签。
如今已经拥有两个女儿的他,倍加珍惜与呵护着自己的家庭,只留众多网友一边艳羡一边祝福,“怎么好好一人,说英年早婚就英年早婚了呢。”
*“要八卦一个问题了,当时是怎么追上你爱人的?”
「哈哈哈,这又是一个说起来话长的故事了。硬追吧。
当时她内心无法跨越的障碍主要有3个,一是无法接受比自己学历低的人,她是博士了,于是我也考博;
二是无法接受“师生恋”,那我就博士毕业后留校当老师,这样就是她的同事了,而不是学姐学弟、师生的关系了;
三是年龄,她比我大7岁,所以会有很多顾虑吧。那我就告诉她,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相处,一点一点来让你感到安全感。
在过程中用了很多小聪明,比如本来一起约着好几个人去看话剧,我提前就跟那几个同学说好,到时你们就自动消失。然后跟她说,谁谁身体不舒服、谁谁突然临时有事,那不能浪费钱是吧,就只能两个人进去看了。
其实这些她应该也看得出来,但发生实质性的转变,还是她去看了我一场现场的辩论,挨,发现我还是在某方面有点才华的,之后关系才慢慢变好的。」
*“如果要给你的孩子3个人生锦囊,里面分别会写些什么?”
「嗯……
第一,希望她们永保对知识的好奇,因为这样可以保持人不断的成长性;
第二,具备完整的现代性。包括理性、思考、独立的人格,以及整个的思维建构。
最后一个,就是自律吧。自律能帮助她们获得自由,脱离苦海的唯一方法,就是找到自己的信念,并践行它。」
之所以每每都会对为人父母的人,保留最后一个问题,是因为从ta门对自己孩子的期许建议中,能够获得ta们对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态度。
而没有想到的是,与陈铭老师聊最嗨的,也是在这个问题上。话题一路延展至“现代性中坚实的内核”“前现代性的荒芜与后现代性的虚空”。(此处省略2万字论文,感兴趣的同学后台回复“现代性”私聊)
我问他,是不是作为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大众流行持有一种天然的清醒与警惕?他回我,这更多的可能是一种自觉。
于是对于“火了”“舞台”“公众形象”等,他似乎是深度参与进去的,同时却又是绝对抽离的。
人们都只记得他在综艺局内的巧言善辩,很大程度上忘却了他也是一名新闻传播系的高校教师,那些在辩论中抛出的“传播学知识点”,是他审视外界的工具。
沉浸与清醒,在他身上呈现出了某种圆滑却不谄媚的平衡。
「在公众表达中,包括在《奇葩说》的舞台上,我一以贯之的东西,就是对现代性的重申。
如果观众能从我的演讲也好、辩论也罢中发现现代性的美感,对理性再次推崇,对知识保有好奇,那我做的就是有价值的。」陈铭说。
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临时起意设问,“那你怎么理解,余秋雨先生评价您是‘全世界最会说话的年轻人之一’这句话的?”
他顿了很短几秒,然后哈哈大笑回,「那本来是句颁奖词,后来被报道抽取出来用作了标题。我觉得啊,我觉得那是一句客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