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都地标也有野史,就看你信不信
人人都认为
每个城市的地标代表着城市的名片
熠熠生辉,太牛啦,好震撼啊,耀眼
总之意义是非同一般…
当你想到地标
你脑海首先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是这样大气磅礴?
▲
环球中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或是时尚又International?
▲
IFS国际金融中心
图片来源:东方IC
抑或是城市制高诱惑?
▲
339电视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68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有时候还是无法理解
那种只要看一眼地标
就油然而生的“荣誉感”、“优越感”
就像地标的高度是他们家银行卡上的数字
让人眼红
而今天我们抛开地标高大上的外观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过去
你会发现
地标长成前
这些区域背后的历史趣闻
更是让人意想不到
成都339“ 一个泥巴地里长出的高大个 ”
“母猪湾也有春天”
在早前的稿件中
我们曾八卦过339的“名字情结”
即短短5年时间它就有3个名称
让人捉摸不透
然而,根据多方野史、地方志
我们大胆猜测
成都339的这一名字情结(纠结)
或许还是“遗传”自它的诞生地——猛追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猛追湾名字由来野史一:
在很多年很多年以前的猛追湾
附近都是芦苇沼泽湿地
一脚下去就是一汪泥巴
人走不远、猪儿也跑不快
于是当地的农民想了个好办法:
把自家屋头的猪儿全都赶出来
在这片泥巴地里活动
把路踩出来
据说
猪儿们全部涌出来
活蹦乱跳的场面一度失控
猪妈妈带猪崽四处拱食
猪儿门争先恐后
尾巴甩得老高
“哼唧哼唧”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
因为当时放出来的猪里面
母猪比较多
所以这块被猪儿们踩出来的地方
也被唤作“母猪湾”!!
之后,随着时间推移
“母猪湾”的叫法也演变成了它的谐音
——“猛追湾
猛追湾名字由来野史二:
听着“母猪湾”变“猛追湾”的故事
有人表示
“这完全就是在打胡乱说”
怎么回事?
故事要从明末张献忠这个人说起
当时作恶多端的张献忠
占领成都大开杀戒
成都人都恨他入骨髓
天天吃饭洗澡前都要大呼:
“张献忠,你给我滚出成都!”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
张献忠带兵从迎晖门耀武扬威经过时
被大慈寺的武僧兵看到了
原本武僧兵的心头就不安逸他
这下好了
狭路相逢
看到仇人
肯定是要毛起打一架的
于是武僧兵拿起棒棒奋起出击
势要敲昏张献忠的脑壳
眼见来人气势汹汹
张献忠只得沿河边仓皇逃窜
正是因为大慈寺武僧兵的紧追不舍
一直追啊追,猛起追
后来“猛追湾”的名字也就由此诞生
除了这两个猛追湾名字由来的野史
问起一直在此居住的老人
记忆最深的
还是“乱坟岗”
在民国六年
滇军在武城门城楼和东较场枪杀俘虏
猛追湾这一带则是当时掩埋尸体的地方
据说尸体多达4000余具
故而这里也是成都有名的抛尸地
IFS一顶乌纱帽撑起的古往时尚
一直都是成都最洋盘的地方
IFS地处百年纱帽街
千年古刹大慈寺
图片来源:东方IC 而纱帽街原来真的就是一个卖乌纱帽的地方
从明朝开始一直是卖到了清朝
可能你想问
乌纱帽不是官方指定用品吗?
不应该是国家分配吗?
怎么还可以自己买?
据史料记载
官员头戴乌纱帽最早起源东晋
明朝以后
乌纱帽就成了官帽
在那个时候
拥有一顶乌纱帽几乎是每个热血男儿的梦想
发家致富/娶个漂亮媳妇儿
都靠它了
应市场需求
这条卖乌纱帽的街道就发展起来
但世事难料
一代有一代的风俗
到了清朝乌纱帽不是“官配”
也不再流行
但因为成都粉子们
(也就是那个时候的年轻漂亮妹子们)
喜欢戏服
这条街就又变成了戏服手工业聚集地
那些年成都粉子们手挽手逛街
兰花指提起衣摆
仔细端详其中丝线穿过的纹路
那种细腻精致
对手工制品的爱
也只能在这条街上得到释放
时光流逝
虽然这条街已经不卖乌纱帽、不卖戏服
但新一代的成都粉子们
还是在这里寻找着最洋盘的穿搭
环球中心从李二姐杂货店到亚洲最大地标
地处成都高新区大源板块
环球中心真的超级大
作为亚洲最大单体建筑
随意百度一下它的艺术照
都多达2万多张
曾经和雪山同框的美照
也一度刷屏成都人的朋友圈
图片来源:东方IC 如此洋气
动不动就是“亚洲最大”开头的地方
几十年前还只是城南一个乡坝坝
名叫裕民村
当年摩托车开到裕民村
村里宅基地的楼上都挂着腊肉、香肠
路边的“李二姐杂货店”
专为裕民村的人提供日常所需
五毛一个的绿舌头
一块钱三袋的唐僧肉
深受学生娃儿的喜爱
离李二姐杂货店不远处
还有个叫南瓜滩的地方
滩上老农安详地耕耘
水牛在滩边向天哞叫
真的是个民风淳朴、极其生态自然之地
也就是十几二十年的时间
老农耕耘的南瓜滩现在叫复地金融岛
李二姐杂货店也摇身一变成为环球中心
绿地468花香里的桥头堡
地处成都三圣乡
虽然468还在修建中
但作为未来成都独一无二的地标
它的“前世”还是有点说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古时候的三圣乡叫“三圣庙”
庙里曾经供奉过刘备、关羽、张飞
而据考古发现
这里还是埋葬了明代蜀怀王的地方
相传
这位年轻的王爷
生前是位感情细腻丰富的人
非常喜欢花花草草
时而沉醉无法自拔时
还写了很多关于花草树木的诗
清代乾隆元年
又出现了一个
和这位王爷一样热爱花草的王秀才
他开始在三圣乡种茉莉花
一直延续到现在
据说都有8、9代传人了!
不同的角度看城市地标
抑或亲切、抑或神秘、抑或有趣
不管这些历史或传说是真是假
在这个城市
那些有关地标的故事还在继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