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闪雷鸣,大雨将至。四下喊声如举,宁缺和朝小树冲入“敌军”,手起刀落,大杀四方。一时间,雨水混着血水,叫喊声混着打斗声,整个世界被黑暗和热血包围。雨势渐大,二人相互配合,左冲右突,终于冲破“封锁线”,迎来了终极BOSS王景略。
“修行者间的战斗,竟然被你硬生生打出了壮阔铁血的味道。”王景略抬眼道。朝小树劝宁缺逃命,宁缺不肯。在这一夜前,他们还是房东与房客、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但经此一役,两人已成生死之交。
这是网剧《将夜》中的高潮段落“春风亭之战”,在低至3°C的气温下拍了整整15天。饰演男主角宁缺的陈飞宇和朝小树的扮演者安志杰,每天都要在冰冷的雨水中浸泡12个小时以上。这场戏播出后,有网友把片段传到B站,称其为“年度最佳打戏”。
截至目前,有两万多人在豆瓣上为《将夜》打出了7.2的高分。《将夜》改编自猫腻的同名小说,在此之前,猫腻的《择天记》已被搬上荧屏,但市场反响并不算好。前段时间扎堆播出的几部大IP男频剧,也都陷入了口碑失守的境地。究竟男频文该如何改编?玄幻题材真的无法拍得真实动人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采访了金色传媒总裁、《将夜》的制片人王裕仁。
宏大命题下的人间烟火
和许多单纯升级打怪的男频文不同,《将夜》的原著试图探讨人类的终极命题。男主角宁缺原是杀马贼如麻的“梳碧湖砍柴人”,为了复仇来到都城,考上书院,潜心修炼。结局天下大乱,宁缺与小伙伴一起击退侵略者,从此世间再无永夜,人间重获和平。
这看起来和《择天记》的故事颇为相似。《择天记》的男主角陈长生,最终也是带领小伙伴共同击退敌人,守护天下苍生。但和《择天记》不同的是,陈长生是“逆天改命”,宁缺一开始则是一个守规矩的人。他是在发现游戏规则之恶后,才决定打破这一切。
“在《将夜》的世界观里,昊天是邪恶的统治者,是最大的‘规矩’。但其实人性才是最大的。整个故事讲述的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反方向,以人欲灭天理。”王裕仁说。故事后半段,宁缺的侍女桑桑被昊天控制,宁缺让她尝遍人间的喜怒哀乐,一点一滴将昊天的神性养成了人性。一碗粥、一碗面、一盆水、一捆柴……这些细碎的生活细节,让这个宏大的玄幻故事一下子变得真实了。
是的,能在宏大命题下体现生活的烟火气息,这就是《将夜》最大的魅力。桑桑的身上烟火味儿十足,萌点很多。她精心计算每一分钱,家里来了客人,煮面都舍不得放煎蛋。银子随身放在靴子里,宁缺想要还不肯给。宁缺要考书院,她叮嘱他“字要写好看,不会写就把卷子填满”。这种宏大命题与日常生活的对立统一,是王裕仁选择《将夜》这个IP最大的原因,“它是用这些葱花面、蒸蛋羹的热气儿,战胜了高高在上的神仙的冷气儿。”
因为细节太生活化、太真实,王裕仁不认为《将夜》是部玄幻剧。在他看来,这部剧是“三分幻,七分真”,而且玄幻的部分大多是在传统武侠的基础上多一点飞扬的表现。早期男频IP大多数是玄幻题材,《将夜》算是其中较好改编的。它不像有些纯粹打怪升级的作品那么跳脱,大量场景和人物故事需要脑补。虽说现在IP版权都强调全产业链开发,但并不是每个版权都适合改编成所有形式。这类纯玄幻作品,最适合改编的产品形式其实是动漫。
王裕仁除了担任金色传媒CEO以外,还是版权运营机构猫片的创始人。在他看来,挑选IP要看三个方面:一是好故事,即故事模式要有所创新;二是要在好故事里挑有流量的,因为流量代表着商业价值;三是要尽可能跨媒体,改编方向越全,可以施展的空间就越大。《将夜》是这三个条件的代表,未来王裕仁还期待能有机会陆续开发其他这样的作品。
玄幻剧如何拍出现实感?
除了情节本身足够生活化以外,《将夜》的真实感还来源于精良的制作。《将夜》的实景占到了95%以上,真正用到绿布的地方只有三场。“如果这个戏我们全在横店拍,可能三个月就搞定了,但我们从大西北跑到大西南,再跑到华中,硬是战满了六个月,拍到了一些非常出彩的景。”王裕仁说。
故事的真实感来源于什么?除了剧情和台词,场景氛围的营造,乃至特效都可以给人以沉浸感。同样的故事,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拍和在影视城边上的小树林拍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在特效方面,《将夜》也追求简洁和真实。拍一把剑在夜空中飞行,工作人员会拿着剑走一遍,再补环境光,而不是用CG特效做一把假剑。
在人物造型上,《将夜》同样写实,宁缺和桑桑初登场时,脸上都带着脏兮兮的尘土,一看就是边境子民。重头戏“春风亭之战”,演员脸上的雨水和汗水浸透了每个毛孔,高速摄影下的雨滴和干净利落的武打动作,壮阔而富有诗意。
世界观内核的真实、故事细节的真实再加上外在表象的真实,消解了玄幻题材与观众的距离感。虚实之间,《将夜》的魅力尽显。
女导演拍情感戏:文艺而含蓄
《将夜》的另一个特点是,导演杨阳一向擅长拍现实题材,代表作包括《牵手》《心术》等。她擅长把握人物关系,塑造人物情感。女性特有的细腻丰富了这部剧的情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