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生活 > 娱乐 > - 正文

三十年前,这群特殊的人终于踏上归乡路

2018-11-20 21:50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原标题:三十年前,这群特殊的人终于踏上归乡路

1988年11月19日,当时台湾发行量最大的两份报纸《中国时报》和《联合报》,都在头版头条报道:国民党决策层已经决定准许滞留大陆的台籍国民党兵返回台湾

一年前,两岸刚刚开放在台老兵回大陆探亲的政策,据台湾媒体记载,负责办理老兵返乡作业的台湾红十字会,在政策开放之初准备了10万份申请表格,仅短短半个月内就被索取一空。留守台湾的老兵们阔别家乡3、40年后终于能够回到大陆。

而滞留大陆的台湾老兵们,却在等待一年后,才终于等来回家的机会。

1.

允许台籍老兵返台报道面世3天后,台湾“境管局”首次核准一位大陆台籍老兵返回台湾探视患病的母亲。这位老兵就是谢源拔。

谢源拔是台湾苗栗县人,19岁时被强征至大陆参战。他还记得从基隆码头出发的那天傍晚,1946年的12月,天气很冷,运兵船的甲板上挤满了跟自己年龄相近的新兵,“大的不过20岁,小的只有16、7岁。每一张幼稚的脸孔都显得惶恐、紧张,有的鼻尖上挂着泪珠。”船只驶离港口时分,有几个新兵因为不愿离开,转身跳入了冰冷的海水中。此时的谢源拔可能想象不到,他这一趟与家人和家乡分别,再见面竟是42年后了。

1988年12月15日,谢源拔终于踏上阔别40余年的家乡的土地,在中正机场的机场大厅内,他见到了已经长大成人的兄弟,和他们各自的家眷们,随行的还有几十位苗栗乡亲,以及等在机场的十多位记者。亲人相见,还来不及讲述各自的遭遇,谢源拔就先跟兄弟们抱头痛哭了一场。

这一趟回家,谢源拔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去世10年了,母亲也已90岁高龄,前不久摔伤了手臂,伤势还未痊愈,知道谢源拔抵达台湾的那晚凌晨,90岁的老母亲特意换上一件新的丝织棉袄,坚持在客厅等着大儿子到家。40年来,这位母亲到处求神问卜,先生每次都告诉她“源拔还在”。可惜由于离家太久,回家后的谢源拔已经不太说得来母语的客家话,母亲又听不懂标准的国语,母子俩一见面,就只是哭。

因为是第一个回台探亲的老兵,谢源拔的返乡当年一度在岛内引起轰动,每天都有各种台湾、香港的报纸对其探亲访友的日程进行跟踪报道。一个月后,1989年1月18日,谢源拔离开台湾返回重庆,那是他战争结束后,跟随妻子安家、生儿育女的地方。

2.

谢源拔以后,从大陆返回台湾探亲的老兵队伍日益壮大。

新竹人徐兆麟,比谢源拔小四岁。就在谢源拔坐船去大陆的前一年,徐兆麟刚刚从小学毕业,他还拿到了优等生奖状,却和家人不辞而别参军。42年后,当徐兆麟回到故乡从嫂子手里重新接过这张奖状时,才知道自己的爷爷一直保存着这张优等生奖状,可惜在他终于能回家的时候,爷爷却早已天人永隔。

曾被国民党军队招入青岛海校受训的刘彩云和刘谨言,是一对亲兄弟。到大陆学习后,兄弟俩被分配上不同的战舰,哥哥刘彩云在1948年赴美接收“太昭”舰,弟弟刘谨言被直接分到改装后的“201”扫雷艇。哥哥刘彩云在跟随“太昭”舰参与渤海战役后不久,便撤回台湾。然后在1953年利用“太昭”舰在日本横须贺维修的机会,从日本逃往了大陆。而国民党转移台湾之时,弟弟刘谨言却因为接收消息不及时,和“201”扫雷艇一起被遗弃在大陆。60年代,刘谨言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在广东南海安家。

兄弟俩都以为对方平安回到了台湾同家人团聚,殊不知风雨四十载,两人竟都都在同一片土地上。更令人遗憾的是,直到80年代,刘彩云终于返乡跟母亲和三弟见面,得知二弟刘谨言依然留在大陆,等他千方百计向全国27个省市发出查询公函,却得到二弟早在1978年因患脑溢血去世的消息。

台北人何标则是在1995年才回到台湾,他除了回台北板桥区(新北市)祭祖,还在屏东见了自己的舅舅罗文浩,他说家乡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了。离开台湾一年后,罗文浩就病逝了,此后何标再没回过台湾。

3.

在这些老兵中,谢源拔还算幸运的,母亲、兄弟们还在世,回重庆也是家庭美满。然而更多返乡的老兵们,回到台湾的晚年,往往伴随着心酸与凄凉。

郭宗赢在62岁时带着太太和女儿回到台湾,曾经是县医院医生的他,在90年代的台湾,东奔西走竟然只找到一份在餐馆洗碗的工作,每月工资1.3万元新台币,仅房租就占据了占去了5000元。

还有1990年从西宁千里迢迢回到台湾的朱金发,回乡的兴奋还没减退,63岁的老朱一家却陷入了生活的困境。随他一同返乡的小儿子朱台强,曾是青海大学化工系三年级的学生,跟父亲回到老家后,由于没有工作愿意接纳年迈的朱金发,为了维持生计,朱台强不得不在镇上一家药厂当化验员,学业再无从继续。

种种此类的报道在返台热潮3年中,常常见诸报端。1990年1月中旬,台湾《联合报》曾刊登了一篇关于返台老兵许照勋的投诉报道,标题叫做《二次骨肉分离  但见一张画饼》:

“17岁辍学入营,18岁开往大陆战场,整师覆没,当小兵的深受其害,何罪之有?当年数以万计的台籍士兵,如今仅剩八百余人(据大陆全国台联统计),我便是其中之一,是九死中拾得一生的幸存者。风风雨雨四十余年,恩怨几多蓬莱梦,终于盼到准许返台定居的消息。既然准许,照理不会不考虑到当年的青少年,如今都是老态龙钟,需要有生活上的扶持。我曾坚信,当局是会给妥善安置的,所以才强忍着第二次骨肉分离(也许是生离死别)的苦痛,抛却儿孙,说服老伴,一起回来了。回家了,家在哪里?父母已双亡,陋庐早已易主,道地的无家可归!我身旁连一条棉被,一副碗筷都没有,借挤在台北胞妹家中当然不可能是长久之计。返乡一段时间了,年逾花甲,找工作谈何容易。当局除社会福利中心来过一位小姐看望之外,再也无人过问。我的户籍费了好大劲才恢复过来,而老伴至今无法在台北落户。听说可以领到一笔慰问金,甚至还会补发这些年来的薪饷,我跑过一些单位,至今一文钱也没见到,看来,无非是画饼充饥罢……”

这一年,许照勋62岁了,他在投诉函最后痛心疾首的发问,不知在当年代表了多少老兵们的心声:叶落要归根,骨埋桑梓地,问题是故乡容不容得我这姗姗迟归的老赤子?

4.

跟规模庞大的、从大陆迁台的国民党军队老兵们一样,同时期滞留大陆的台湾籍老兵们,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他们曾经也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祖籍台北、彰化、嘉义、台中、台南、屏东、高雄……

离开时还是风华正茂的少年,在最美好的年纪,因为战争背井离乡,被迫滞留异地,40年后终于等到自由的消息,回乡却已是迟暮之年,双亲不在,物是人非,老无所依。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