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部纪录片《寒冷的高山有犀牛》火了,这是一部讲述一对姐弟翻越海拔4000米的雪山,不畏惧路途严寒,步行2个多小时,去海拔2000米半山腰的犀牛小学求学的故事。
这是姐弟俩每天上学都要走过的山路,环境十分恶劣。没有任何的交通工具,姐弟俩人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面对的是稀薄缺氧的空气,沿途挂满冰霜的荆棘,还有耳边不停呼啸的凛冽寒风……
姐弟俩的家庭环境也可想而知,衣服直接晾在栅栏上,一晚上之后已经全部被风霜侵蚀,落满了冰碴和枯草。
凌晨六点,天还蒙蒙亮,姐弟俩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背起破旧的书包去上学。
姐姐小超的手看上去完全不属于她这个年纪,但在寒风中她一路上还是细心的为弟弟整理书包。
弟弟小武的手生了冻疮结了血痂,能拿出处理伤口的东西也只能是从书包里翻出的草稿纸。
为了不迟到,也只是用草稿纸简单在手上划拉几下,接着姐弟俩又匆匆地赶起了路。
除了肉眼可见的道路崎岖,山路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走,一路上多的是看不见的沼泽和暗阱。看着遥遥无际的上学之路,又想想这一路的酸楚,让原本就饱受冻疮疼痛的弟弟忍不住哭了起来。
饿了就嚼一口路边树上结的冰碴子,无聊了就在冰上打个滑。
在我们看来难于青天的上学之路,倒是被这俩乐观的小孩儿走出了些乐趣。
弟弟小武还说起了吃完冰的感受,这一路上姐弟俩互相照顾互相陪伴,还不忘为彼此加油打气。
“哭有什么用,前面就到了,快跑啊”
一本不知道重复利用了多少次的旧课本,一双结了血痂还要拿起笔的手,一顿看不见肉的饭菜,一个随时都可能走的支教老师,这就是姐弟俩一天的学校生活的组成部分。
姐姐身上穿的都是开了线的棉衣,弟弟省了好几顿饭钱才有了电子表。除此之外,姐姐每次回家之前都要去垃圾区捡几个矿泉水瓶子带回家。
只要一回到家,就忘了求学路途上的艰苦,姐弟俩开始和爸爸分享这一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不上学的时候姐弟俩就帮着家里干农活,喂猪牧牛都会。偶尔也和远方的小伙伴小凤和小军站在山顶望着远方憧憬那些看不到的地方。
这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只有短短的30分钟,没有旁白,没有剧本,没有后期加工。
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叫张天艾,她曾就职于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纪录片拍摄制作工作,后来不断往返于国内外负责专题纪录片的拍摄工作。这部纪录片,是她关于揭露“人性”的第二部纪录片。
(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张天艾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说:由于姐弟俩家里的地方实在太小,张天艾和拍摄团队只能住在一个没有取暖设备的土房里,零下十几度的彻骨寒风让不少拍摄队员败下阵来。
尽管最后克服了各种困难,但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已经拍好了的关于姐弟俩的纪录片不得不被搁置。
张天艾自己曾在微博中说过:2015年这个片子就拍完了,多亏了柯蓝的投资,买了版权,才能让这样一部纪录片面向世人。
这部纪录片一面世,就引起了观众很大的反响,在多家平台和媒体相继播出和转发。
有观众说:好感动,好久没看到这么真实的纪录片了。之所以能这么真实,张天艾解释道:是由于姐弟骨子里的淳朴和本真,他们并不在乎摄像机的存在。
(导演张天艾在拍摄期间)
影片播出后,有不少观众在得知这个事情之后自发的向这个小学捐钱捐物。不久之后,张天艾工作室得到犀牛小学的校方告知:县上已经给这些学生建造了宿舍,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幸运的事。
可是这种幸运只是针对一部分孩子而言。对于那些家里条件特别差的孩子,他们还是没有上学的机会,而是早早的选择出去打工,比如小军。
能留下来上学,是幸运和奢侈的。
在短短的30分钟的影片结尾,画面依旧回到了姐弟俩上学的场景,简单的对话也预示着他们又将开始踏上新的、艰苦的求学之路,循环反复。
片子写实,看完心里不免感触。
艰苦中长大的孩子,他们赤手空拳一步一个脚印走过风霜冰雪,任刀割,任风吹,却为了心中简单的目标从未动摇。
即便日子苦涩,他们依旧能站在山的最顶端,满怀期待的去幻想远方。
所以啊,只要心里有光,每一条都会是平坦大道。
同意请点zan!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加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