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样的《将夜》,会开启下一个江湖吗?
2015年秋天,宁波慈溪。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双年奖举行。
获奖名单上有两个名字格外醒目,银奖《琅琊榜》、金奖《将夜》。题材一实一虚,都是连载多年,拥趸众多。
彼时网络文学依然小众边缘,于孤寂处隐秘流行。也就是在那一年,《琅琊榜》改编的电视剧横扫华语地区,成为男频网文IP影视化改编的典范。
然而《将夜》的电视剧改编,一拖就是三年。直到今年10月,《将夜》第一部《帝国的清晨》才终于上线。那些藏在被窝阅读的热血畅快,那些苦守更新的煎熬,那些完结后的怅然,终于守得云开。
正如官宣海报上那两句,“长剑刺破霜雪,烈马踏穿黄沙。锋刃出鞘,遍识众生。夜已至,终将明。”
书粉如我。早就做好了准备,这样的故事翻拍成电视剧,大几率上线即扑街。
这部架空小说搭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隐隐能看到唐代和春秋的影子,一个渐渐萌生出现代人价值观的少年人一边升级打怪一边修行正道,走江湖看天地。故事背景亦古亦今。剧情线索涉及到中国文化里复杂的哲学命题,有虚有实。
小说都写了几百万字,要在几十集电视里拍明白,难。
果然,开播豆瓣评分6.9,跟着一路走低,毫无水花。惨!
但是你们说稀奇不稀奇,就算是原著粉,我都毫不失望。甚至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玄幻架空网文影视化最优秀的一部。众所周知,玄幻架空网文影视改编难度超级大。
一是表现难。虚拟世界玄幻手段,全无参照又难以具象。一不小心就变成五毛特效真人动画。
二是解释难。既不是历史又不是武侠,背景是怎么回事?好坏怎么分辨?角色体系如何界定?靠旁白吗?
还有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书粉。每个读者都在脑补小说里的世界,越热爱越挑剔。IP即是群众基础,也容易遭到反噬。
而在我看来,剧版《将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且为得不错。无它,靠的就是一个真。
《将夜》的导演到底是拍正剧和现实题材出身的大导杨阳。虽是第一次拍架空,手法还是正剧的手法,甚至有了电影的质感。
看人物。
原著的主角宁缺与桑桑一出场就是十来岁的少年和小女孩。难得导演没有冲着流量选择那些被过度消费的爱豆脸。
19岁的陈飞宇,一脸没长开的少年气;宋伊人虽然已经25岁,但身量小面相小,演起小姑娘毫无违和。一对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少男少女,黑黑的、脏脏的,一脸倔强与粗粝。一眼看过去,你会相信他们的日常就是风霜黄沙里来去,在边塞像野兽一样生存。
穷孩子的计较是真计较,一碗素面也要数葱花;光明之子的骄傲是真骄傲,荒原历练也是策白马披白袍。老枭雄会有悲凉,是无人处滚下一颗泪;阴谋家亦有沧桑,是少年时萦绕心头的块垒;神人也有温情,是一把剥了许久才递出的花生米。
相比众多IP剧把钱砸在主角片酬上,我更感激片方在配角的选择上如此用心。先不说倪大红、金士杰、郑少秋、黎明、安志杰、杜玉明……这一长串响亮的名字。就连只出现了两集的小配角马士襄也是由国家一级演员,人称“话剧教父”的尹铸胜出演。
简单几场戏,老兵痞要送走收留多年的小兵卒。有不舍需算计。马士襄的表演层次之丰富,一瞬间色厉内荏、一瞬间狡猾阴狠、一瞬间天真如赤子。
这些细节与角色的逻辑,让你相信,哪怕故事构架如此天马行空,但这些人物角色身上有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性。
再来说场景。
“将夜”的故事跨越了一个大陆四方世界。既有雪峰大漠崇山峻岭。也有戈壁荒原水乡风景。按许多玄幻剧熟悉的配方,必然是绿幕抠图来一套。但正因为故事“假”(架空),所以场景一定要“实”,才能达到观剧体验的“拟真”。
据说《将夜》剧组对于90%的场景都采用了实景拍摄的手法。单是勘景就花了半年时间,从新疆吐鲁番、鄯善、红河谷、那拉提、赛里木湖,到都匀影视城、襄阳唐城影视基地。横跨三省近二十个城市,共辗转了一万三千公里的惊人距离。
所以当我们看到茫茫山野里的一列车队时,愿意相信后有追兵前有埋伏的紧张。
看到边城兵卒马踏黄沙卷起的风尘,愿意相信“迎风击千浪,少年策热血”的沙场气质。
看到夫子驾车野游传道时,在山河之间恣意行走,我愿意相信“天不生夫子,万古长如夜”,苍茫天地间有大道朝天。
除了“真”与“实”。原著中的“虚”怎么办?
故事中修行世界有诸多左右着世俗世界发展的“不可知之地”。西岭神殿、幽阁、知守观……文字极为简约,全靠脑补。
但《将夜》找天野喜孝,担当剧版“大世界观概念构造者”。他曾是日本最著名系列游戏之一——《最终幻想》前六部的角色设计者。
单看这些概念图,不仅说服了我,也帮我具象了小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