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引来多方聚焦。历经多年,多方努力,吉林省人参产业振兴再次全面发力,这意味着人参产业未来布局,将走向更深、更广。
毫无疑问,高精端的技术力量和产业布局,为吉林人参锻造了一条通往世界的更广征途。这对致力于人参深加工产业发展的企业及关注人参发展的社会各界,也是吉林人参“最扬眉吐气”的一次冲锋。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成为当下及未来我省与国际并行的一张王牌,而人参标准化体系建设,则是其中重要一步。
众所周知,长白山人参产业生产的人参,品质好、质量优、效益也非常可观,充分体现出了优质优价的市场口碑,而人参标准化体系建设则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吉林人参的质量标准。
夯实基础,就是为了继续攒足人参向“广”的国际实力与勇气。因为差距,确实存在。
曾几何时,吉林省一直身居全球人参市场主供地的头牌,园参产量分别占全国和全球的85%和70%以上,但深加工空间差距和品牌短板却束缚了人参产业发展。在产业纵深方面,吉林拥有世界上高精端的种植技术、队伍和设备。但近年来,人参产业呈现出国际竞争优势弱、产量多、产值少的发展现状,产值与效益明显不成正比。
据权威数据显示,产量不及吉林省三分之一的韩国,其高丽参的文化意识培植与深加工产业链条,成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庞大占有率。但很难有人想象,这里30%的原料都来自吉林省。《中国野山参信息网》曾公布数据局,我国人参的出口量是韩国高丽参的30倍,但出口创汇额却只有高丽参的十分之一。
差距面前,吉林人参肩负破冰使命。
后爱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凤军说:“让吉林人参成为世界人参的坚挺代言,更是人参企业多年来秣马厉兵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