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零时,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正式实施,全市近3700所医疗机构按医用耗材进价收费。这意味着,在取消“以药养医”后,北京将告别“以耗养医”。
北京近3700所医疗机构取消医用耗材加价
医疗机构的药品加成、医用耗材加成,一直是颇受民众诟病的“顽疾”。2017年,中国所有公立医院取消了实行60多年的药品加成政策。如今,北京又将向医用耗材加成“开刀”。
医疗机构目前对患者实行耗材进价加差率收费,耗材进价500元以上的加成5%收费,500元以下的加成10%收费。
2018年12月,北京结合实际,制定发布了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政策。按照部署,此项改革于2019年6月15日零时正式实施。
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后,医疗机构直接按采购进价收费,患者在医用耗材上的花费将会减少。
此次改革的范围是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政府、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和军队在京医疗机构,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的社会办医疗机构,自愿申请参加。据统计,北京有近3700所医疗机构参与改革。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介绍称,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可概述为“五个一”,即“一降低、一提升、一取消、一采购、一改善”。
“一降低”,是指降低仪器设备开展的检验项目价格;“一提升”,是指提升中医、病理、精神、康复、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项目价格;“一取消”,是指取消医疗机构医用耗材5%或10%的加价政策,按医用耗材采购进价收费;“一采购”,是指实施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和药品带量采购;“一改善”,是指改善医疗服务,加强综合监管。
在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和药品带量采购方面,北京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不含军队所属医疗机构)范围内,组织实施心内血管支架类、人工关节类等六类医用耗材联合采购。
目前,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已完成人工关节、心内血管支架等六类耗材采购,价格平均下降15.5%,一年可为北京市节约医用耗材费用约5亿元。
此外,自3月23日起,北京市25种国家集中采购药品,价格平均降低52%,预计全年节省药品费用约15亿元。
费用有降有升 住院患者费用或略有增加
实施改革之后,民众看病就医所支付的费用会有怎样的变化?
根据测算,改革后北京市医疗费用总量基本平衡,考虑到医保报销政策,门诊患者费用基本持平,住院患者费用略有增加。
不过,对患者个体而言,不同疾病患者费用有降有升,比如使用高值耗材较多的病种,费用可能会下降;以技术劳务治疗项目为主的病种,费用可能会有所增加。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强调,相关部门已进行细化分析,对由于价格调整可能引起费用涨幅明显的病种,通过控费、医保政策结合救助政策予以解决,保障低收入家庭及困难群体负担稳定在可负担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降低大型仪器设备检验项目价格方面,此次改革将取消进口与国产试剂、不同检验方法之间的价格差异,引导医疗机构选用适宜试剂和检验方法,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雷海潮强调,本次改革决定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医疗机构将不再收取任何医用耗材的加成费用。通过取消药品耗材加成、降低部分检验费用,就是让开药、使用支架和导管等医用耗材不再给医疗机构带来额外利益。
据悉,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整顿规范医疗行业价格秩序,严肃治理打击各类价格违法行为。
各地加快“腾笼换鸟” 医疗服务价格逐步提升
近年来,针对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举措,用于破解难题。
不少地方在取消传统的药品加成等收入的同时,正通过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实现“腾笼换鸟”。
国家卫健委在14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在2017年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2018年19个省份再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
例如,上海先后5次调整1894项医疗服务价格,优先调整应用范围广、比价关系偏离度大、与实际成本倒挂严重、价格低于周边及同类型城市、业内反响大的服务项目。
福建省三明市先后6次调整4318项医疗服务价格,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提高到42%,最高的医院达到68.6%,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
此外,2017年北京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增长近30%。
除了持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国家卫健委明确今后要从提升薪酬待遇、优化发展空间和职业环境、提高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未来将稳步提升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改革薪酬结构,注重长期激励,注重向低年资医务人员倾斜,要让广大医务人员靠知识、靠技术、靠劳动获得阳光、合理、体面、有尊严的报酬。
此外,要重点提高诊察、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医疗服务价格,使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得到体现,引导医务人员专注能力水平提高,专心学习成长进步,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