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深度】“黄背心”运动已半年,“悲惨世界”如何收场?

2019-06-12 03:06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肖恩

伴随着巴黎警方对香榭丽舍大道、圣母院和爱丽舍宫周围区域的封锁,以及东北部城市兰斯出现的暴力冲突,法国“黄背心抗议运动进入第27周。

法国内政部数据显示,继上周游行者降至1.86万人后,5月18日的这个周六,全法仅有1.55万人参与抗议活动,其中巴黎1600人,再次刷新示威运动以来参与人数的新低。

这样的数字与半年前相比,不过是个零头。2018年11月17日,逾30万示威者第一次走上大街小巷,抗议政府提高燃油税,要求经济平等。他们用最直接的方式戳破总统马克龙塑造的“亲民人设”,也点燃了法国半个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骚乱。

截至目前,“黄背心”运动已造成11人丧生,超过4000人受伤,逾1.2万人被捕。尽管抗议人群规模已经减弱很多,但法国仍被困在这场政府与民间的拉锯之中。

抗议缘起

18世纪末大革命时期,法国社会也曾以统一着装作为抗击封建君主制、追求社会和平的象征符号。当时作为革命先锋的工人阶级和平民就被称为“无套裤汉”(Sans-culottes)。那时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多着真丝制成的宽松及膝套裤和长筒袜,而贫苦阶级则是紧身或直筒长裤。

两百多年后,“黄背心”成了另一件书写些法国历史的服装。

为什么是黄背心?在工人阶级从事的建筑等行业中,黄背心是最常见的一种工作服。而且,法国还曾在2008年出台一条法律,要求所有车主在车内放一件识别度高的服装,如反光背心。廉价易得的黄背心由此成了抗议燃油税上涨的车主们的“代名词”,

黄背心们愤怒的背后是马克龙的“蜕变”。

展开全文

2017年5月,曾任经济部长的马克龙率领新成立的“共和国前进党”(En Marche!),凭借“不左不右”的竞选纲领打败其他传统党派,成为法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人们希望马克龙可以为陷入瓶颈的经济注入活力。他在大选期间发动的“大游行”等草根运动也塑造了亲民的形象。

但和谐的氛围没有维持太久。

上台后,马克龙开始大刀阔斧推行经济改革,降低企业税率,取消“巨富税”、资产税等,力求把法国变成一个更为亲商的国家。他还试图把触手伸进僵化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束缚企业的雇用法规。

这一系列操作让他被贴上了高高在上的“富人总统”的标签。当法国政府宣布将从2019年1月1日起上调燃油税时,底层积蓄已久怒气和绝望终于决堤。

自2013年起,法国的汽柴油价格一路飙升,仅2018年的油价涨幅就超过20%。马克龙曾将油价上涨的原因归咎于全球油价,他还表示,化石燃料税率的提高,可以为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提供资金。

实际上,燃油税作为法国政府深化落实巴黎气候协定以及马克龙当选时许诺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其所代表的内涵早已超过了税费本身,更是象征着马克龙执政一年半以来的期中成绩单和法国未来20年改革的“风向标”。

但也由此,原本的和平示威很快演变为暴力骚乱。示威者们封锁街道、打砸商店、向警察投掷石子,并高呼敦促马克龙下台的口号。而警方也动用了催泪弹和高压水枪。

几轮抗议下来,成为“全民公敌”的马克龙支持率跌至不足20%,与就职总统时超过60%的民调相去甚远,迎来政治生涯的最大危机。

起初,马克龙选择用“硬碰硬”的方式对待示威者,他曾在社交媒体上“为那些袭击公职人员的人感到耻辱”。但随着抗议示威活动愈演愈烈,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浪最终迫使他妥协。

12月4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加征燃油税,并维持2019年电力和天然气价格不变。12月10日,“黄背心”第九轮示威开始前一天,马克龙发表全国电视讲话,摆出前所未有的低姿态,承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且不再“轻易增税”,并为自己之前的言辞道歉。

矛盾泛化

然而,政府让出的这一小步,并不足以安抚抗议者们的种种诉求。燃油税只是一根导火索。它引爆的是民众对政府高税收政策的不满,以及对马克龙经济改革企图的否定。

法国赛尔奇·蓬图瓦兹大学教授张伦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说,抗议虽然由油价上涨引发,但实际上“积因日久”的是近30年来法国社会长期发展不平衡,一些下层尤其是外省乡间收入低下,购买力停滞,公共服务缺失导致。

半年来的每个周六,“黄背心”们都如期出现在法国街头。他们并没有坚持一致的诉求,抗议内容越来越宽泛,包括要求提高工资、降低税率、改善养老金和放宽大学入学要求等,参与者也跨越年龄、职位和地区,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都参与其中。

虽然每一周的抗议活动都有不一样的主题,但要求马克龙下台的声音却贯穿始终。

更令法国政府无所适从的是,发起者并不隶属于任何政治团体或工会,也没有明确的领导人。抗议行动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组织的,参与的群体也在不停变化。这意味着,要从根本上解决“黄背心”的问题,法国政府找不到抓手。

与此同时,“黄背心”也开始不断向外辐射,荷兰、意大利、德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甚至是中东的以色列和黎巴嫩等地,都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眼看“黄背心”运动毫无结束的迹象,马克龙再次出招,从1月中旬起举行持续两个月的全法大辩论,给全体公民一个提出诉求的平台。而在这期间,抗议活动从未间断。

尽管民意逐渐平息、马克龙的支持率逐步回升,但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硬是给“黄背心”们的怒火上浇了桶油。为了拯救这栋被毁的建筑瑰宝,法国富豪们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总额超过10亿欧元。

如此大方的出手,激发了民众心中的不忿。那个周六(4月20日)的第23轮示威,巴黎街头再次爆发严重骚乱,有民众在标语上写道:“一切都是为了巴黎圣母院,却没有人关心悲惨世界。”

4月25日,马克龙在爱丽舍宫举行一场长达两小时的记者会,对民众在大辩论中提出的诉求作出回应。这被视作是马克龙针对“黄背心”运动交出的最终答卷,但这张答卷似乎仍然“不及格”。法国商业调频电视台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75%的受访者认为大辩论并未化解社会危机。

马克龙提出,将“人性化”执政,减少税收、提高补贴、改革政府机构,但同时强调不会放弃经济改革。

愤怒的法国人认为,整个国家的利益都掌控在马克龙代表的精英阶层手中,他们把法国变成了富人的避难所。

在此之后,“黄背心”运动依然如期进行。在“5·1际劳动节”劳工表达政治和经济诉求的传统节日,1400名知名文艺界人士在法国第三大全国性日报《解放报》发表请愿书,声援“史无前例的社会运动”。

在最新一波抗议前,马克龙表示,他已经回答了“黄背心”运动提出的所有问题,从政治层面没有更多可以做的了。他提出,那些对国家管理有想法的人应该自己参与竞选。

这一席话再次刺激了尚未完全被说服的法国人的神经。

前路未明

轰轰烈烈的“黄背心”运动发展至今,多少有些作茧自缚的意味。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