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2020考研313中国近代史知识: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2019-05-19 13:08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考研313中国近代史知识: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一 武昌起义和全国各地的响应

  1.背景:1911年的广州起义和四川保路风潮,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争意志,革命形势一片大好。湖北革命党人决定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在武汉发动起义。

  武汉向称“九省通衢”是当时国内仅次于上海大第二大城市,它是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据点和清朝反动统治的一个重心,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发展迅速的地区和各省革命党人联系的枢纽。湖北革命党人在这里长期坚持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尤其是在新军中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在新军中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组织,运动新军士兵参加革命组织者达五、六千人,占湖北新军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为起义的发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武昌起义:为加强对武汉地区革命力量的领导,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斡旋下决定联合行动,于9月组成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为发动起义进行了比较周密的准备和部署。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在临时失去起义指挥机关的情况下,自行联络,坚决发动了起义。起义的新军士兵一夜之间占领了武昌城,两天后武汉三镇完全为革命党人所控制。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随即着手建立革命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湖北谘议局议长汤化龙担任民政部长,主持有关工作。

  3.全国各地的响应和清王朝统治的瓦解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首先响应武昌起义的是湖南和陕西两省。接着,江西、山西、云南、上海、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广西、福建、广东等省先后发动起义,宣布独立,成立革命军政府。从武昌起义到11月9日,短短的一个月,全国已有13省和最大城市上海以及其他许多州县宣布起义,革命形势飞跃发展。在独立光复的革命洪流中,农民群众在农村中掀起反封建的风暴,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发生了响应武昌起义、拥护共和制度的革命运动。

  总之,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和席卷全国的群众自发斗争,汇合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巨大洪流。在这个革命洪流中,反动的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武昌起义和各省宣布独立后,建立一个统一的共和政府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不仅是这次革命的目标,也是当时起义各省共同对清王朝进行斗争的迫切需要。

  11月9日和11日,湖北和上海两地先后发出建议成立临时中央政府的通电。15日,第一次各省代表会议在上海召开。由于湖北方面力争,24日,各省代表联合会决定迁往武昌开会。12月2日,代表联合会通过《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并决定“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子反正归来”。同一天,江浙联军攻克南京,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12月14日,各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因获悉袁世凯表示赞成“共和”的消息,决定暂缓选举临时总统,虚位待袁,而推举大元帅、副元帅“专征北伐”。因人选问题政治不下,临时政府限于难产。

  12月25日,孙中山自海外回国,到达上海。各省革命党人大都同意推举众望所归的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9日,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首脑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和九名国务员(各部部长)组成。本着“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原则,由孙中山直接任命的各部次长、局长和总统府秘书长等,绝大部分是同盟会的重要骨干,所以南京临时政府的实权掌握在革命派手中。1月28日,临时政府参议院在南京成立。作为立法机关,40余名参议员中,同盟会30人,立宪派不足10人。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产物。临时政府中虽有立宪派和旧官僚参加,但资产阶级革命派居于领导地位。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颁布了不少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这些法令对资产阶级利益表现了热忱关切的态度,多方面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原则和利益。不过,南京临时政府的各项法令,对地主阶级的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对广大农民的有求必应缺乏任何积极的反映。

  但是,南京临时政府存在很多问题。第一,革命党人普遍存在妥协思想,希望通过和平谈判争取袁世凯反正和清帝退位。以便尽快结束革命。第二,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对临时政府的承认,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但帝国主义国家一直不承认临时政府。第三,南京临时性从成立的时候起,便面临着十分严重大财政危机。清政府所课征的许多苛捐杂税已经宣布废除,海关及部分常关、盐厘的税收被帝国主义把持,各地田税和其他税收也被各省军政府截留。在严重的财政危机面前,临时政府曾命令各地商会认捐款项以救燃眉之急,亦乞求帝国主义国家的贷款,但都得不到支持。第四,南京临时政府的基础脆弱,它名义上是一个中央政府,但它的权利不能推行于被立宪派和旧官僚控制的省份,即使在革命派政权的地方,也往往各自为政,不完全服从中央的号令。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同盟会,早已处于十分涣散的状态。1912年,同盟会在南京召开改组会议,由秘密转为公开。改组后的同盟国无论在政治纲领上还是组织上,都比秘密时期的同盟会退步了。

  三.袁世凯窃取政权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外反动势力惊慌失措。清政府急派陆军大臣癊昌率领北

  洋军队前往镇压。但北洋军队是袁世凯一手培植起来的,癊昌指挥不灵,清政府束手无策。

  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抱着敌视的态度,力图阻止革命发展。武昌起义后,它们一方面

  集结兵力,准备武装干涉。同时,促使清政府启用已被罢黜的袁世凯,以维护其在华利益。

  袁世凯在一再讨价还价重掌清军政大权之后,于11月到达武昌前线,指挥北洋军队进攻革命军,为清王朝暂时稳住了阵脚。然而,革命形势的飞跃发展和清政府的土崩瓦解,使帝国主义逐渐放弃对清政府的支持,改为扶植袁世凯,胁迫革命方面向袁世凯妥协,以袁世凯取代清王朝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12月,南北双方达成停战协议,12月18日,袁世凯的议和全权代表唐绍仪和各省军政府议和代表伍廷方开始在上海进行和平谈判。在南北议和过程中,革命派不仅遭到帝国主义的干涉和压迫,而且还受到卷入革命内部的立宪派施加的巨大压力。在革命派内部,妥协思想也已占上风。与此同时,袁世凯对南方革命势力进行赤裸裸的武力威胁。在内外重重压力下,革命党人终于屈服,南北双方大臣协议,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权,袁世凯则同意宣布赞成“共和”,并逼清帝退位。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