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出来了,活着就好!”近日,三位有意探险羌塘无人区并失联了50天的驴友终于得救,其中一位如是感慨。相关部门对当事人作出各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资料图 无人区 TAKEFOTO
孰料,另外一对情侣不接受处罚,一位觉得自己没错,表态一分钱罚款都不会交;一位认为罚款数额太高,表示将来“还要挑战难度更大的”。
面对如此回应,不知道搜救人员会作何感想。作为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羌塘被称为“生命禁区”,西藏自治区林业厅早就明令禁止非法穿越活动。这几位驴友在明知危险和相关法规的情况下,依旧欣然前往。
可为之埋单的,却是搜救人员近20天的辛苦工作以及当事人家属的辗转难眠。如今,化险为夷已实属万幸,两位当事人却不知感恩,甚至感觉尚未尽兴,任性程度可见一斑。
虽说这是一起极端个案,但近些年驴友不顾一切、贸然探险的案例并不少见。以黄山风景区为例,每年因游客违规行为造成迷路被困的紧急救援就有约10起。到头来,幸运儿还能捡回一条命,亦不乏自己不要命还导致搜救队员牺牲的。血的教训就在眼前,为什么总有人硬要涉险?
这反映出一些人“以挑战规则为乐”“以突破禁区为荣”的心理。纵然“无限风光在险峰”,但作为一名理性的社会人,一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二要为社会的秩序负责。
反观那些任性者,莫不秉持着一种遵规守矩“很傻”“死板”“没出息”的认知,似乎偏偏不守规矩,就释放了自由个性,显示了特殊能力。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立住规矩,必须动真格。一些人之所以总耍小聪明,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成本太低。就拿任性驴友来说,一方面吃准了有人救援为自身安全兜底,一方面不屑于后续的那点处罚。
就像经济学里道德风险所揭示的,完全不承担风险的一方总是“恃宠而骄”,任性胡来;惟有打破“刚性兑付”的幻想,该罚款罚款,该追责追责,让任性者付出代价,才能让他们长点记性。
换一个角度看,权利和义务永远都是对等的,对少数人的无原则宽容就是对绝大多数人的苛刻,是更深层次的权利失衡。每年,我们都耗费大量的救济资源为这些任性者“擦屁股”。
这意味着,同期分配到其他社会成员身上的公共资源变少了。某种意义上,你我的一次任性之举,说不定就会剥夺另一个人受助的机会。拥有基本的责任心,这是最起码的处世原则,也是必须明确的社会底线。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奉劝后来者吸取教训
西藏林业厅曾于2017年4月发布禁止在羌塘组织非法穿越的公告,李志森也说,要奉劝后来者吸取教训,“太多人瞒(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无人区搜救!”
日土县公安局关于搜救冯浩的最新消息表明,冯浩在和李志森、林夕在邦达错分开后,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自己继续横穿羌塘。
在离穿越的起点310公里处,拜若布错的北面,搜救人员发现了一条山地车车辙,还有43码鞋的脚印,这个与冯浩的特征基本吻合。再分析当时没有其他人员穿越,所以可以肯定是冯浩独自横穿留下的车辙。
李志森和林夕在3月20日到达拜若布错西北面。从现场留下的冯浩的车辙和李志森、林夕的车辙对比,可以判断冯浩到达拜若布错的时间和他们两个到达的时间相差不多。救援人员沿着车辙追踪了四十多公里,发现冯浩的车辙基本上是按照原计划的穿越轨迹行走的。
三大保护区多次发文禁止非法穿越 然而却屡禁不止
羌塘、可可西里和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群,也是青藏高原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基因库;其内部广泛发育的冰川是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与高原湖泊的补给源,对北半球气候的形成亦有重要影响。该区域在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近年来,三大保护区曾多次联合发布公告,禁止一切单位或个人随意进入保护区开展非法穿越活动。然而,非法穿越屡禁不止。据一专业户外网站发布的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7月至今,至少有11人共8次试图从不同方向穿越保护区。双湖县公安部门表示,他们每年都会多次劝返有穿越意图的内地旅游者。
“我们理解穿越者对自然的向往与挑战自我的渴望,但并不赞同穿越行为。”一位民间救援队负责人表示,他的团队与双湖县公安、森林公安一同进入羌塘保护区,一路上发现了许多非法穿越者留下的轮胎、油桶、塑料瓶等垃圾,这给保护区环境造成了破坏。
“羌塘是真正的荒野。对自然,人应常存敬畏之心。”一位救援队员说道,人类进入自然的目的不应是为了征服或证明自我,而应是为探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
西藏那曲地区林业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擅自组织、随意进入保护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规定,会破坏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并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希望广大户外爱好者知法、守法,以负责任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